黄仁宇,1918年生于湖南长沙,2000年1月逝世于美国。美国密歇根大学历史系博士。主要著作有《十六世纪明代中国之财政与税收》、《万历十五年》、《放宽历史的视界》、《中国大历史》、《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大历史不会萎缩》等。
本书稿系黄仁宇先生的博士论文,约19万字。全稿共分前言、京杭大运河的背景和本文研究目的、京杭大运河的地形概况、明代管理大运河的行政机构、漕粮的运输、宫廷供应品的运输、征税与商业及劳役、结论、附件等部分,重点论述了明代对大运河的管理与大运河的功能,以及大运河对明帝国的影响。全书稿征引资料丰富,运用大量数据分析是其重要特点,尤其是在20世纪60年代,学者们还在热衷于中国史进行宏观研究的时候。
本书是黄仁宇的博士论文,喜欢他著作的人不妨看看,翻翻也好,书前面记录的博士论文答辩小组成员中赫然就有余英时的名字。
评分“明廷在处理运输问题和具有重要性的国家事务时,采取了一种在传统中国以农为本情况下所形成的特有的方法。即稳定性的地位总是超越发展和扩张。” 第七章总结里的这句话阐释了,为什么漕河运输并未起到繁荣沿岸经济,却反而劳民伤财,让百姓陷入于花样翻新、巧立名目的赋税困...
评分 评分这本书比较粗,没有厘清几个问题。第一,漕运在明代经济中占何种地位,能不能代表明代的经济制度?第二,为何不把华北的800万石和江南的400万石做个比较?第三,是不是确实是当时中国的经济制度[税赋制度]以及背后的帝国意识形态,使得中国错过了大航海时代?第四,漕运制度和...
评分这本书比较粗,没有厘清几个问题。第一,漕运在明代经济中占何种地位,能不能代表明代的经济制度?第二,为何不把华北的800万石和江南的400万石做个比较?第三,是不是确实是当时中国的经济制度[税赋制度]以及背后的帝国意识形态,使得中国错过了大航海时代?第四,漕运制度和...
有点艰深于我
评分重新读完这本书,还是觉得这本比作者以后的书来的扎实。老实说,后面的书有点跑火车,大而无当。
评分以後應該寫一篇文章討論 爲什麼黃仁宇看什麼事情都像是在看明朝。。。再寫一篇文章關於爲什麼錢穆一提到清朝就牙根癢癢。。。我當年十六七歲的時候翻這本書 傻傻的問身邊致力於從事史學研究的朋友說 把整理出來的材料放一起擺的好看點 就可以當博士嘛。。。這就是我當時對這本書的全部印象。。。
评分扬州归来速度科普了下漕运历史,看了下评论区果然批黄仁宇已蔚然成风,平心而论很扎实的一本书。
评分黄仁宇的博士论文,通过漕运来分析明代国家的财政问题,从微观经济学的层面切入明朝弊病可以说是非常透彻了,大开眼界,明中后期生产力发展和国家经济体系已经完全不匹配,明亡已注定。经济学下的历史研究方法论,博士论文已经略见史学大家风范,个人感觉这本书甚至比他最有名的万历十五年都要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