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标签: 钱穆 历史 中国历史 国学 国史新论 文化 中国 三联
发表于2025-04-15
国史新论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国史新论(新版)》作者“旨求通俗,义取综合”,从中国的社会文化演变、传统的政治教育制度等多个侧面,融古今、贯诸端,对中国几千年历史之特质、症结、演变及对当今社会现实的巨大影响,作了高屋建瓴、深入浅出的精彩剖析,内中各篇,“有以分别眼光治史所得,有以变化眼光治史所得。每一论题,必分古今先后时代之不同,而提示其演变。而各篇著作有其共通之本源,则本之于当前社会之思潮”。
钱穆(1895年7月30日-1990年8月30日),中国现代历史学家。江苏省无锡人。字宾四。笔名公沙、梁隐、与忘、孤云。斋号素书堂、素书楼。历任燕京、北京、清华、四川、齐鲁、西南联大等大学教授,以及江南大学首任文学院院长兼历史系主任。1949年迁居香港,创办了新亚书院,1966年,钱穆移居台湾台北市,1990年8月在台北逝世。
写作方式值得学习,而温情和敬意都是钱穆先生对于国家浓浓的爱意。读钱穆才能知道中国传统的可以理解性。钱穆写中国历史是中国正面,国内历史教科书写的中国是阴暗面。中西比较:中国重人,抒情;西方更重视事,叙事;视角的变换才是历史的真正的含义。本书整体架构和中心实在和国史大纲殊途同归。
评分钱穆或许知道国史,但绝然不了解西史。甚至于国史是否了解也应存疑。其中用语往往有暧昧美化妄下论断之嫌。读之需谨慎。反正我受不了了
评分“经师易得,人师难求。”韩愈所说的传道授业解惑,传道长于授业,二者有本质不同,关键在于一“道”字。钱老说的“道”不是简简单单不着边际的,一定要好好听他讲。我觉得中国人文化全都可浓缩为该“道”字。“不要怕违逆了时代,不要怕少数,不要怕无凭借,不要计及权势与力量。”“教育的第一任务,便是要这一国家这一民族里面的每一分子,都能来认识他们自己的传统。”你尚未了解透自己,有什么权利妄自菲薄呢?
评分作者试图回答的问题:中国历史上真的存在所谓的封建社会吗?中国历史的真正发展脉络是什么? 作者回答得怎么样:非常棒! 评价:钱穆是一位完全自学成才的人才,而建国之后中国六十年的发展又时不时验证他当年的思想。这是何等思维锐度。 他放弃了西方以及国内多位历史研究者通用的分类体系,而是从士在历史上的作用及社会与政治的辩证关系角度入手,自行将中国历史划分为游士社会,察举社会,科举社会,白衣社会等,更符合真实的中国历史发展。 有很多人很奇怪,中国历史上为什么不搞西方民主。钱穆的视角很有趣,他从社会与政治的思辨关系入手。西方是有「社会],才有「政治];而中国是有「政治],才有「社会]。 人们之所以批判钱穆,关键点往往聚焦在,他太爱国,他太歌颂中国历朝历代的政治制度,他太相信历史发展士的作用,他太理
评分读得五味杂陈,时而钦佩,更多的还是愤慨。论据大多都是对的,得出的却永远是错误甚至荒谬的结论。钱穆不但以身作则地体现了一介腐儒是什么模样,而且他毕生研究的对象又恰好解释了他为什么会生成这副模样。不知他泉下有知的话,看到他的这套学问,却成了他所反对的GD最可仰赖的思想根基,该当作何感想
今天上午终于坚持把《国史新论》看完了,钱穆先生的这本书看起来有点吃力,专著类的书相较小说来言总显得略晦涩,可对内心的激荡却不是小说可比的,小说虽然读时津津有味,看的快也忘的很,专著类书常常还会再读一遍或是多遍,而小说却很少吸引人一读再读的。) 中国是...
评分钱穆之所以是大师,在我看来,就是他那表面儒雅温顺敦厚稳重,但实际更加刚烈独立的性格和更为全盘的思考让他别具一格。撇开他对49年之后中国的看法不谈,因为我对这段时期也实在不想说什么,比西晋还要没兴趣。钱穆先生的太极让我感到深为要害的一点就是,他提出,中国近一百...
评分这些文章都是钱先生几十年前的旧谈,应该说已经“新论”不新,但对像我这样喝着庸俗进步史观的狼奶长大的“无知者”来说,还是觉得“耳目一新”。钱先生肚子里不愧有三千年的墨水,坐过几十年的冷板凳,往往能用简洁明了的三言两语,搭起历史的骨架,掀起传统的面纱,将“国史...
评分这个标题就是钱穆先生在这本书中的文章所要表达的主要思想。 这本书是钱先生的一些关于中国历史的整体认识的文章,在这些文章中有很多先生对于国史的独特认识,在接受了这么多年的大陆式的历史教育后再读这本书我的收获是很多的。虽然这本书中的文章是相互独立的,但是由于作者...
评分国史新论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