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仁宇 (1918-2000),生于湖南长沙,1936年入天津南开大学电机工程系就读。抗日战争爆发后,先在长沙《抗日战报》工作,后来进入国民党成都中央军校,1950年退伍。其后赴美攻读历史,获学士、硕士、博士学位。曾任哥伦比亚大学访问副教授及哈佛大学东亚研究所研究员。参与《明代名人传》及《剑桥中国史》的集体研究工作。
《十六世纪明代中国之财政与税收》的英文原版初版于1974年。作者以明实录、明人奏疏笔记、明代地方志等史料为基础,充分吸收了中国大陆、台湾以及欧美、日本的研究成果,对十六世纪中国明代的财政与税收进行了详尽的分析,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观点。黄仁宇是对明代财政政策作出全面说明的第一人,对许多新发现的细节性材料进行了全面的历史性透视。
《十六世纪明代中国之财政与税收》,呈现出一个,开国顶层经济制度的劣质,是影响深远的。而作为国家总公司,创始人及董事长的高度决定了这个王朝从始到终的命运多舛。一把手,事必躬亲,我们已经知道这是一个三流企业家的行为。既过度劳累自己,又锻炼不了下属部众,而且让一...
评分 评分 评分这书对我的研究很重要,一直在搜寻有关明清时代的财政与税收的著作,但这本书对于我最为关注的财政支出环节缺乏深入讨论,我认为没有探明明代财政体系的真正特征,让人有点失望。 请勿在评论中转载他人的文章。如果需要,请放在前页右下角"十六世纪明代中国之财政与税收的论坛...
评分能说明问题的书才是最值得一读的。通过对这本书的阅读,我至少明白了三个逻辑上容易出错的思维。 一是作者论述的“低税政策问题”。一般认为,中国古代历史中的一些王朝之所以破灭,是在于过高的税收政策,超出了农民的承受能力范围,随着矛盾的积累达到质变爆发了...
这部书翻译过来已经很晚了,虽然崔瑞德称赞这部书,但是费正清对此则持批评态度。或许是偏见,但是这部书确实像一部明代经济税收的综述,而不是一个纵深性的学术研究。万明也认为,这部探讨明代财政的著作,却根本未能从《万历会计编》中获得有效信息。这一切都让黄仁宇这部自负的著作产生了阴影。不过,通过这部书来了解明代财政经济,依然是一个不坏的选择。
评分一个一般的博士论文!作者自己本人认为很差
评分比起黄仁宇那几本动辄在几个世纪间来回穿梭,或者把东方和西方做硬生生对比的“大历史”,这本证据确凿考证详尽的书至少更让人觉得踏实些。虽然我很少弄得明白它的细部究竟在讲些什么。
评分黄仁宇的书,除了明代漕运和这本,我早早就全都看过了(认为他最好看的是黄河青山)。上次吃饭讲到黄,我觉得没看完他的学术著作就评价显得自己很草率,决定补课。。。。这一本也不算很好,有机会梳理一下,好好写写他。
评分知明史者明中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