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標籤: 上海 城市史 上海史 曆史 近代史 社會史 張濟順 城市研究
发表于2025-02-02
遠去的都市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有人說上海史是曆史學界的“寵兒”,一直受到特彆的關注,確實如此。魏斐德、李歐梵、葉文心等海外著名學者都有關於上海的、堪稱經典的研究著述,國內學界,則有熊月之主編的《上海通史》。本書特點錶現在作者不是宏觀敘事,而是從裏弄、影院、報業、大學等社會文化微觀層麵探討解放初期上海曆史的斷裂與延續。1950年代的上海,在經曆天翻地覆大轉摺的時候,其文化、觀念、習俗也延續著某些慣性的東西。由此也提示我們,整個社會的現代化是一個復雜係統的工程。
“都市遠去,摩登猶在”——老上海是否曾消失得無蹤影?上海的地方性是否延續?國傢“入場”與都市“在場”怎樣互動?……如同問題的發掘難以窮盡,幾乎每一個問題都大有文章可做,且大有引發新問題的餘地。本書僅從“勞動人民”“知識人與文化人”以及“小市民”三個研究主體齣發,對1950年代的上海社會文化作一次重訪,以期將曆史巨變中那個遠去的都市拉迴到曆史的真實中來。
作者張濟順教授,1949年生,上海人。1978年-1985年就讀於北京師範大學,先後獲得曆史學學士、法學碩士學位。1998年於復旦大學獲法學博士學位。現任華東師範大學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研究員、曆史學教授,復旦大學曆史係兼職教授。著有《中國知識分子的美國觀(1943-1953)》
知道這本書是因為張濟順教授之前來同濟CAUP以第一章為主要內容做瞭個小型講座,很棒。
評分關於上海上世紀五十年代初期社會主義改造的研究力著,規避瞭以往革命史寫作中常規的宏大敘事和意識形態敘事,而是從人和社會場所這兩個微觀層麵入手詳加分析。就人而言,選擇瞭勞動人民、知識分子和小市民這三個群體,就社會場所而言,選擇瞭裏弄、影院、報業、大學等具有典型上海都市特徵的地點。雖然是從小處入手,但透過這些典型群體和場所,足以管窺解放初期上海曆史和都市文化的斷裂與延續的全貌。
評分檔案資料極為紮實,選取角度也有相當意義。但無論作者如何極力試圖證明延續的存在,至少在大部分章節中,我們所能看到的都是與舊上海徹底的割裂。另外,除第五章外,我們很少能看到宣傳之外的上海一般市民的心態與行為,隻見森林而不見樹木,這是當代史研究不可迴避的難題。還是一本論文集。
評分附:①張濟順在香港中文大學演講《斷裂與延續:再思1950年代的上海研究》:https://youtu.be/WIsLrC2AjkY(有牆) ②《傅高義裴宜理楊奎鬆等談:上海的1950年代是斷裂還是延續》http://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386156
評分作者很熟悉研究前沿,也在前麵提到試圖突破以往的研究框架,但最終卻未能達成這一目的。都說此書很好,我卻覺得不過癮。
我的“饭碗”是国民经济核算。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与国际规范的一个最大不同,是在一开始区分的机构部门中,企业、住户、政府三足鼎立之外,唯独缺少了一个“为住户的非营利机构”部门。解释这一现象背后的原因,就是“大政府/小社会”,就是说,在社会管理层面,政府几乎包打一切...
評分我的“饭碗”是国民经济核算。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与国际规范的一个最大不同,是在一开始区分的机构部门中,企业、住户、政府三足鼎立之外,唯独缺少了一个“为住户的非营利机构”部门。解释这一现象背后的原因,就是“大政府/小社会”,就是说,在社会管理层面,政府几乎包打一切...
評分《远去的都市》这本书整体设计很有格调,淡雅的色彩,尤其封面上的那句话“都市远去,摩登犹在”让人一下子联想到香奈儿的名言“繁华易逝,风格永存”,O(∩_∩)O哈哈~这本书选取了“劳动人民”、“知识人与文化人”以及“小市民”三个研究主体出发,对20世纪50年代的上海社会...
評分拿到这本书,知道作者长期研究上海史,作品数量虽不多,但质量不差,在该领域内颇有影响,多次受邀参加国内外的学术研讨会,并做学术讲演。读了这本书,让我知道了1950年代的老上海,一方面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巨大变化;另一方面历史在城市生活、市民文化等方方面面没有也不可能...
評分拿到这本书,知道作者长期研究上海史,作品数量虽不多,但质量不差,在该领域内颇有影响,多次受邀参加国内外的学术研讨会,并做学术讲演。读了这本书,让我知道了1950年代的老上海,一方面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巨大变化;另一方面历史在城市生活、市民文化等方方面面没有也不可能...
遠去的都市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