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Vladimir Nabokov, 1899-1977),纳博科夫是二十世纪公认的杰出小说家和文体家。1899年4月23日,纳博科夫出生于圣彼得堡。布尔什维克革命期间,纳博科夫随全家于1919年流亡德国。他在剑桥三一学院攻读法国和俄罗斯文学后,开始了在柏林和巴黎十八年的文学生涯。
1940年,纳博科夫移居美国,在威尔斯理、斯坦福、康奈尔和哈佛大学执教,以小说家、诗人、批评家和翻译家身份享誉文坛,著有《庶出的标志》、《洛丽塔》、《普宁》和《微暗的火》等长篇小说。
1955年9月15日,纳博科夫最有名的作品《洛丽塔》由巴黎奥林匹亚出版并引发争议。
1961年,纳博科夫迁居瑞士蒙特勒;1977年7月2日在洛桑病逝。
20世纪最受争议也是最重要的文学作品之一,既是作家个人艺术风格的集中体现,也是后现代主义文学名闻遐迩的经典。小说讲述了中年男子一位接受过高等教育行为却逾越道德范畴的欧洲移民,与一个可爱却又危险无情的青春期女孩的之间的疯狂恋情。
小时候总搞不懂为什么欧美人总跟对待孩童的性虐待过不去。十年前有部著名的影片叫《沉睡者》,讲的就是受虐待男童长大复仇的事,几个月前爆发了爱尔兰教会长期虐待男童的丑闻,后来好像也没什么结果。关于女童的例子也不少,在美国似乎尤其多。正面的例子也发生在西方传统里,...
评分 评分来源:搜狐读书频道 作者:曾园 新版《洛丽塔》由上海译文出版社在2005年12月高调推出,我对广告宣传并没有寄予太大的希望。促使我把这本书放进“购物篮”的,大约是传说中此书详尽的注释和上海译文出版社列出的纳博科夫主要著作的目录。当我拿到书时,版权页上的一串数字让我...
评分“你很老了吗?” “我很老了呀。” ——但愿你能够把我想起,最好你还是将我忘记。那年六月,花开不败,云絮贻荡,而我们,正相爱。 陈文茜说如果还要嫁人,康永是个很好的选择。这位女子实在让人很困惑,讲时事政治的时候可以分析的头头是道,那么硬气,然而当你跟她坐下来...
评分洛丽塔,任性的小妖精。 很喜欢很喜欢她。只有她才可以在大雨滂沱后若无其事地吃樱桃巧克力冰淇淋,还用摄人眼神定定地看着你,然后咯咯笑。媚若无骨。 多年前的那个下午,如果不是她,趴躺花园天真烂漫看画册,水花浇透鹅黄短裙,就不会有此后种种故事后人漫长迷恋。她是小小...
这本书简直无法掩饰纳博科夫的变态啊!但还是叹服于纳博科夫对于细节的描写和色情心理剖析的能力。但我还是更喜欢托马斯曼的《魂断威尼斯》。同样是写少年,纳博科夫就是充满淫欲,而托马斯曼则是高贵的优美。
评分看完了整本书,只记得那一句:她笨拙的手握着我情欲的权杖
评分纳氏的《洛丽塔》本身是一个颇为特殊的文本,一篇某编辑者“维也纳巫医”一般的前言,又具有一定H.H的手稿因素,导致了文本的“现实”加上了双引号。简单的就是混淆了叙述的可靠性。阅读小说的读者的审美确实无关小说世界中的伦理道德,更何况小说世界的虚构性质(纳氏还给这层虚构的现实加了双引号)。但是,读者,或者一个资深的阅读者,本身就应该有一定自律性,懂得客观世界的现实与小说文本的“现实”应该有着天壤之别。但是,我个人不会把现实的伦理道德等同于书中虚构世界的伦理道德。亨伯特企图从洛丽塔那儿寻找伊甸园,可是洛丽塔通过野营风波的偷食禁果,反而从伊甸园掉入了失乐园,亨伯特也随之一同跌落。简单说,亨伯特闯入了一个青春期少女正在脱变的时期,亨伯特以一个成年的诗性干扰了一个少女进行脱变的进程。
评分纳氏的《洛丽塔》本身是一个颇为特殊的文本,一篇某编辑者“维也纳巫医”一般的前言,又具有一定H.H的手稿因素,导致了文本的“现实”加上了双引号。简单的就是混淆了叙述的可靠性。阅读小说的读者的审美确实无关小说世界中的伦理道德,更何况小说世界的虚构性质(纳氏还给这层虚构的现实加了双引号)。但是,读者,或者一个资深的阅读者,本身就应该有一定自律性,懂得客观世界的现实与小说文本的“现实”应该有着天壤之别。但是,我个人不会把现实的伦理道德等同于书中虚构世界的伦理道德。亨伯特企图从洛丽塔那儿寻找伊甸园,可是洛丽塔通过野营风波的偷食禁果,反而从伊甸园掉入了失乐园,亨伯特也随之一同跌落。简单说,亨伯特闯入了一个青春期少女正在脱变的时期,亨伯特以一个成年的诗性干扰了一个少女进行脱变的进程。
评分看完了整本书,只记得那一句:她笨拙的手握着我情欲的权杖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