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标签: 杨奎松 知识分子 历史 中国近现代史 1949前后 思想史 中国 近代史
发表于2024-11-24
忍不住的“关怀”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忍不住的"关怀":1949年前后的书生与政治》内容简介:对于20世纪中国的知识分子来说,一个最大的历史悲剧就是,他们是最早投身于救国救民的一群人,自认为最了解政治大势,最后却在政治场中最不知所措、动辄得咎、受人轻视。
《忍不住的"关怀":1949年前后的书生与政治》讨论的三人,一位是燕京大学哲学教授张东荪,长期浸淫于政治活动之中,1949年后曾官居政务院委员;一位是报人王芸生,擅长政治评论,多年担任《大公报》主笔;一位是清华教授潘光旦,理科出身,对政治外行却一样曾积极想要为中国政治建言。三人在1949年以前都曾经在不同领域有过出色表现,1949年以后却先后遭遇滑铁卢,人生事业从此一蹶不振。
杨奎松教授不满足于像过去一样笼统地发出质问:为什么中国大陆的知识分子当年竟会停止思想,集体转向?因为随着越来越多的私人记录以及各种报刊、档案文献披露出来,他发现,事情并非那样简单。
杨奎松,历史学家,主要从事中外关系史、中国近现代史等方面的研究。曾先后任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现为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紫江特聘教授。
提出并解答了一个很好的问题:为什么知识分子在建国后会如此配合改造?本书在归因时追溯到中国知识分子的入世传统:当新政权展现出对士人的重视、且满足他们所关切的民族主义诉求后,意识形态上的分歧自然就让位于知识分子因“关怀”时事而产生的强烈认同感。
评分批评别人的部分很好,但自己做的部分似乎也不见得很好。搞实证见长的来搞知识分子研究,总感觉欠那么点,沈志华如此,杨奎松也如此。
评分编一个歇后语:忍不住的关怀――不跑路,就活该。
评分提出并解答了一个很好的问题:为什么知识分子在建国后会如此配合改造?本书在归因时追溯到中国知识分子的入世传统:当新政权展现出对士人的重视、且满足他们所关切的民族主义诉求后,意识形态上的分歧自然就让位于知识分子因“关怀”时事而产生的强烈认同感。
评分意义不必说,山雨风满楼。尊重人性幽暗,注重过程渐进,戒凭结果定断。原料上乘,结论夹生。忍不住关怀写得透,被忍不住“关怀”写得少,对后种“关怀”不能忍到又能忍尚可挖掘。知识分子研究和士的研究理论视野皆有局限,导致确实只写书生而非文理学人,结语问题意识也有偏差。
在王芸生与《大公报》这个部分,杨奎松隐去了时任《大公报》党组书记“孟秋江”的名字,有十余处均用“***”代替,引文甚至出现了“关于***同志*****问题的报告”这样奇葩的文字。是何用意? 孟秋江政治上的最高职务只是天津市统战部副部长,远远没有达到为尊者讳的地位。另外...
评分让学术批评回归学术 ——对史清“质疑”一文的公开回应 杨奎松 因人在海外,旅行并会议中,偶然从朋友处得知“史清”在网上公开质疑的文字,过目后马上通过新浪微博首先表明态度:接受批评并诚恳致歉。我的《忍不住的“关怀”》一书中存在的问题,第一批书印出后即已发现...
评分1949年10月,建国庆典刚过,哲学家冯友兰便写信给毛泽东表忠心。这位曾在西南联大纪念碑上写下“违万夫之诺诺,作一士之谔谔”骨鲠之句的国民党籍教授,此时却在信中赞颂新政权“为中国人民开辟了一个新天地,为中国历史开了一个新纪元。”但对于冯的主动示好,毛泽东却似乎不...
评分鼎革与守道 ——杨奎松《忍不住的关怀》读后 苦茶 近代以来,中国经历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五十年内两次鼎革,这对于知识分子产...
评分晚清到民国,甚至现在,中国知识分子对政治一直有种忍不住的“关怀”。但1949以后,大陆知识分子却被批为停止思想,集体转向。杨奎松问,“如果陷入同样的政治环境中,西方知识分子又会如何?”http://comment.whb.cn/reping_art/view/31839
忍不住的“关怀”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