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川祯浩(Ishikawa Yoshihiro)1963年生于日本山形县,1988年毕业于日本京都大学,2002年获京都大学博士学位。曾在北京大学历史系留学(1984-1986年),任美国普林斯顿高等研究所客座研究员(2001-2002年)。现任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副教授,主要从事中国近现代史的研究工作。发表的学术论文有《施存统与中国共产党》、《早期共产国际大会的中国代表》等近五十篇。
《中国共产党成立史》的研究成果和研究方法,对我国中共创建史的进一步研究均有一定的启发和推动作用。日本学者石川祯浩所著《中国共产党成立史》一书,搜集了中、日、俄等国有关的大量文献资料,并对其进行了认真的对比分析,在此基础上,对中国成产时期的马列主义传播渠道,中共上海发起组的形成以及中共成立的时间和出席中央“一大”的代表等等问题,都是出了一些新颖的见解。作者还力图表明,中共成立史的研究,应联系国际大环境,打破“自我封闭”的研究状况;应纠正以回忆录邓代原始资料的研究方法。
大部分问题早被国内学者考证清楚了,不过适合小白阅读而已,至于很多学者评价很高,也不过是作为一个外援,毕竟,外来和尚会念经嘛。本书里面,作者代入了过多的意识色彩。一、一大的重要地位是否为了抬高太祖?我觉得不是,一大之前,cp就是个杂志党、小知识分子沙龙而已,一...
评分盟约心切, 茶尽南湖别。 赖是刀头帷下, 浑不怕,自贲张。 主义,一腔血, 知心惟有月。 飞入皇城旧里, 如何共,鲲鹏绝。
评分看了过多的主流作品后可能大家脑子里都是僵化的,共产党走到今天其实并非偶然,当然历史书应该客观的记载史实,并非研究一些偶然性事件,本书的作者态度非常严谨,不漏过一丝片断,这让我看书的时候抛掉了偏见和激愤,平静的复习这段耳熟能详的历史,我想,这应该是历史著作带...
评分2006年8月28日,《光明日报》安排一个整版,批判了石川祯浩先生。 《编者按》意味深长地说: “我们以为,这三篇文章有一定代表性,他们不仅指出石川祯浩对‘渊泉’的所谓考证是假命题,而且还触及到学术界的学风问题,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很有现实针对性,很值得当今学人冷静反思...
评分2006年8月28日,《光明日报》安排一个整版,批判了石川祯浩先生。 《编者按》意味深长地说: “我们以为,这三篇文章有一定代表性,他们不仅指出石川祯浩对‘渊泉’的所谓考证是假命题,而且还触及到学术界的学风问题,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很有现实针对性,很值得当今学人冷静反思...
觉得石川的独门绝技,就是文字考证+图像考证的“二重考证法”,后者图像考证之前在系里的讲座上已有所领教。而这是国内学者所普遍忽视的。此书最喜欢的还是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评分曾经一位号称是党的亲儿子大学、中共党史专业号称国内最牛的中国人民大学的党史本科专业同学跟我讲,自己和同学们大一开学上第一节党史课时专业老师就以非常坚定确切的口吻说:你们之前课本上接触学习的一切党的历史都是假的,飞夺泸定桥等事情是如何如何编造出来的……对于如此高校、如此专业的大一新生而言,简直五雷轰顶、“震耳发聩”、神经错乱……祖坟都快被挖透了,这么多年,不知道国内的近现代史学者都干啥去了?
评分考据扎实。最值得注意的三点是:1、中共的成立是苏俄革命的溢出结果,如果没有苏俄和共产国际的组织和资源,就不会有“这个”中共。2、列宁主义在“五四”开启的政治思潮中具有强大的组织优势,所以成为主流。这也从侧面反映出北洋体系的松散和中国人的政治偏好。3、新传媒对推动革命的巨大影响力。
评分这才是建党伟业嘛,不过伟不伟就靠列为看官自己评判了。
评分本来只是拿来下饭的,结果看着看着居然哭起来了>_<……这种对C.P.的复杂感情果然是很难被理解的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