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川祯浩(Ishikawa Yoshihiro)1963年生于日本山形县,1988年毕业于日本京都大学,2002年获京都大学博士学位。曾在北京大学历史系留学(1984-1986年),任美国普林斯顿高等研究所客座研究员(2001-2002年)。现任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副教授,主要从事中国近现代史的研究工作。发表的学术论文有《施存统与中国共产党》、《早期共产国际大会的中国代表》等近五十篇。
《中国共产党成立史》的研究成果和研究方法,对我国中共创建史的进一步研究均有一定的启发和推动作用。日本学者石川祯浩所著《中国共产党成立史》一书,搜集了中、日、俄等国有关的大量文献资料,并对其进行了认真的对比分析,在此基础上,对中国成产时期的马列主义传播渠道,中共上海发起组的形成以及中共成立的时间和出席中央“一大”的代表等等问题,都是出了一些新颖的见解。作者还力图表明,中共成立史的研究,应联系国际大环境,打破“自我封闭”的研究状况;应纠正以回忆录邓代原始资料的研究方法。
按:《“他者”的解读与“自我”的交流— —以《中国共产党成立史》为中心》是我在2009年10月参加单位的一次学术年会的获奖作品,当时我本没有打算提交论文的,是在会议组织者强烈建议下,在论文提交即将截止的的半天时间,从下午2点半到晚上六点半赶制出来的。其原始资料是我过去...
评分盟约心切, 茶尽南湖别。 赖是刀头帷下, 浑不怕,自贲张。 主义,一腔血, 知心惟有月。 飞入皇城旧里, 如何共,鲲鹏绝。
评分大部分问题早被国内学者考证清楚了,不过适合小白阅读而已,至于很多学者评价很高,也不过是作为一个外援,毕竟,外来和尚会念经嘛。本书里面,作者代入了过多的意识色彩。一、一大的重要地位是否为了抬高太祖?我觉得不是,一大之前,cp就是个杂志党、小知识分子沙龙而已,一...
评分郑老师告诉我,最近有人给他寄了一份资料,论述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时间,应是1920年11月《中国共产党宣言》发表之日。其观点的来源是日本学者石川祯浩写的《中国共产党成立史》。此书作者认为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标志就是 1920年11月制定的《中国共产党宣言》, 以及...
作者告诉我们,中共从诞生开始,就不像它自己一直宣称的那般伟大,其实这没有什么丢人的。什么时候,中共能正视自己的“不伟大”,那它就离伟大更近了一点。 日本学者的中国研究著作,以及日本同行拍摄的关于中国的纪录片,足以令国人汗颜。南方周末的广告语是“在这里,读懂中国”,我想说,“在日本,读懂中国”。
评分中文本略有删节,未有大动。可供各领域史学初学者的入门,尤其是一章的大格局和三四章的考证做得很好【史料多少各应如何处理,考证到哪里就可以收手等等】,拆解回忆录那段真的精彩!可以说是「大处博贯,小处精细」的典范,无怪敝系不少老师大力推荐。非专业人士不敢评价结论如何,不过基本上是完全在读前的预料之中。强调把中共成立放在国际范畴内,把文件和人员上与苏俄、日本、欧美的联系,观念、人际上与安那其主义、世界语运动、韩国复国运动等的串联呈现得很复杂【这事情不可能那么简单】;施存统个案的描述在全局中显得脱线,放在附录单独成篇似更佳,算是少有能批评的点了【本就是单篇论文,没有整合进来,大概是为强调日本元素的重要性?】绝对不能跳过注释!绝对不能!附录一二资料性很强,外行深感惊讶。有精力敬请读原文。
评分觉得石川的独门绝技,就是文字考证+图像考证的“二重考证法”,后者图像考证之前在系里的讲座上已有所领教。而这是国内学者所普遍忽视的。此书最喜欢的还是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评分这才是建党伟业嘛,不过伟不伟就靠列为看官自己评判了。
评分觉得石川的独门绝技,就是文字考证+图像考证的“二重考证法”,后者图像考证之前在系里的讲座上已有所领教。而这是国内学者所普遍忽视的。此书最喜欢的还是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