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哲学文化》是经作、译者精心编选而成的,反映了作者自《哲学与自然之镜》以来的思想变化。它不仅批判了分析哲学运动,而且还批判了一个自柏拉图以来的哲学传统,即对寻求现象背后的绝对实在的表象感兴趣。作者倡导一种崭新的“后哲学文化”,在这种文化中,无论牧师、物理学家、诗人、政治家都不比别人更“理性”、更“科学”、更“深刻”而那些特别出众的人不过是善于成为人的人。同时也不存在可以作为一切学科之“样板”的学科。如果启蒙运动给我们带来的是后神学文化;那么对柏拉图主义传统的超越将会导致后哲学文化的诞生。
不管在美国还是中国,罗蒂都是被哲学界口诛笔伐且痛恨的人,罗蒂在美国哲学界就受尽排挤,学生都找不到工作,04年来上海亦遭到了围攻: 翟振明 :轻舞飞扬者,很容易成为一时的明星,但他们激起的骚动,也许只能颠覆几朵过眼烟云。罗蒂作为一个抛弃哲学学术最基本任务的鼓吹者...
评分“你问如何为左派立场给出辩护,罗蒂会说这需要的不是辩护,而是灌输,就好像杜威并不打算为自由民主给出辩护一样。任何清晰的标准,或者一劳永逸的证成,在实用主义看来即便不是不可能的,也会是削足适履。”——GTY(http://www.douban.com/note/255132920/) “自由主义者...
评分《后哲学文化》是罗蒂先生的书,书中大多是有关于哲学观点和共识性的差异,有不同,也有争论,还有新解。
评分《后哲学文化》是罗蒂先生的书,书中大多是有关于哲学观点和共识性的差异,有不同,也有争论,还有新解。
把海德格尔跟其后学解构主义者们勾连等同起来,把政治右派和政治左派都归入二十世纪的“悲观主义者”,然后自己再跳出来另树一杆“希望”、“乐观”的大旗,也是挺刁钻的。不过也很可惜,同时给自己挖坑了。
评分罗蒂对德里达的理解还是欠缺一点,他把德里达理解为对海德格尔式“实用主义”的进一步发挥。仿佛是在同情地理解德里达那过激的容易为人诟病的“相对主义”。罗蒂说的这点我还是蛮认同的:人类学家完全陷于(糟糕的)文化相对主义中。罗蒂想把实用主义区别于非理性主义、相对主义、种族中心主义,侧重点可能有所不同,但共同之处不少,甚至有些地方根底上还是一样的。
评分把海德格尔跟其后学解构主义者们勾连等同起来,把政治右派和政治左派都归入二十世纪的“悲观主义者”,然后自己再跳出来另树一杆“希望”、“乐观”的大旗,也是挺刁钻的。不过也很可惜,同时给自己挖坑了。
评分历史主义之典型?罗蒂对大写的哲学进行的是大写的批判,是文化批判而非文本批评,这点或许适用于很多现代哲学。比较海德格尔的隐喻与实用主义的政治后勾勒出两个传统:非历史主义的分析哲学与历史主义的大陆哲学。站尼采-海德格尔-德里达这一线,但反对其政治观点上的的悲观主义而信奉杜威那种改革实用精神。在第6篇中为美国思想界网络作表制图,他自己是反本质的平等主义和实用主义。民主先于哲学一篇讨论社群主义对罗尔斯的批评替罗说话并没指向自我实体,罗的正义即先于哲学的阿基米德点。罗蒂的思想资源除了以上那条线最切合的是戴维森德里达罗尔斯。第8篇将历史主义的黑格尔主义等同于反元叙事的资产阶级自由主义,把康德主义等同于非历史主义的哲学自由主义还是显得轻佻吧。其自由主义政治哲学虽健康但预设性太强。高开低走的阅读体验
评分1999一读,需要再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