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秋零,河南唐河人,哲学博士,现任中国人民大学佛教与宗教学理论研究所专职教授,哲学系/宗教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香港汉语基督教文化研究所特邀研究员,清华大学道德与宗教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黑龙江大学外国哲学研究所特邀研究员、辽宁大学哲学系客座教授等。主要研究领域为基督教哲学、德国古典哲学。 著有《上帝·宇宙·人》、《德国哲人视野中的历史》、《神光沐浴下的文化再生》等多部专著,译有《康德著作全集》第1-6卷,《彼岸星空――康德书信选》、《世界历史与救赎历史》等10余部西方学术名著及数十篇论文。
为了纪念康德逝世200周年,康德的这部最重要的著作就在《康德著作全集》的汉译序列中脱颖而出,要预先出版了。
同样是为了纪念康德逝世200周年,时间紧迫,这部《纯粹理性批判》单行本也就抛却了例行的“译序”和“注释”,纯粹以康德自己的文字问世了。这里谨就版本问题做一番交代。
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出版于1781年,在1787年第二版时做了较大的修改。学术界对这两个版本的重视几乎是同等的。在出单行本时,国际上通行的做法是以第二版为基准,将第一版与第二版有异之处以注释或附录的方式标出。这部译文沿袭了上述通行做法。也就是说,根据1968年普鲁士王家科学院的“Akademie-Textausgabe”翻译,以第二版为基准,凡是第一版与第二版有异之处,文字较少者均以脚注的方式标出,文字较多者则附于合适的地方。当然,康德对第一版的一些纯然行文风格的改动,因不涉及汉译内容,就不一一标出了。
翻译难,翻译康德难,翻译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更难。难不仅在于康德的著作本身,不仅在于康德的语言和思想,更在于康德的这部著作为国人所熟悉的程度。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参考了已有的各种汉译版本,在诸多地方甚至直接吸取了这些版本的成功译法。对所有这些先行者已作出的贡献,译者始终保持着崇高的敬意,更因吸取了这些先行者的研究成果而特致谢意。译者力求能够在康德的翻译和理解方面有所创新,对一些术语的翻译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但自知学养有限,“众口难调”,谨欢迎学界和读者提出批评。
国人研究康德,按贺麟先生的说法:“张铭鼎是我国20-30年代“最初搞康德哲学的人物”。张先生1924年在《学艺》杂志上发表了《康德学说的渊源与影响》,第二年又在《民铎》“康德专号”上发表了《康德批判哲学之形式说》,对康德哲学作了一个比较系统的介绍,他认为康德三大...
评分 评分邓本实际译自德文本,这里对照英文本读,纯粹是为了个人积累。 有错误欢迎批评指正,我也在学习。 第一部分 先验感性论: 1.knowledge 知识 2.intuition 直观;直觉(邓在其《康德<纯粹理性批判>句读》P203页注释一谈到“在康德的三大批判中,他只有一次直接用到intuit...
评分历史背景 在中国大陆的教育里面,法国是发达国家的代表,法国大革命是现代世界诞生的标志,之前完全是黑暗的封建社会,法国也是现代社会科学、民主、自由的发源地。但是实际上,英国才是现代社会的发源地。法国当时就跟中国一样,是个落后国家,被英国的强大力量所冲...
没读完,囫囵吞枣,似懂非懂,最后剩下一两百页实在读不下去了……
评分一学期的课上完了,我近段时间估计也没有再读下去的勇气了,权当读过了吧。
评分太晦涩难懂了
评分据老张的图式与图型说,这个版本靠的住!
评分。。。我在某音频网站读完了。。读。。完。。了。。WTF。。。。。“在那里,除非我们由于不配享幸福而自己限制我们的幸福份额,一切幸福都在等待着我们。”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