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天下”國傢到民族國傢》將中國的多民族統一國傢思想的根源追溯到中國人對世界的原初認識,追溯到在這種認識之上的人類與自然之間建立的契約關係,以及為瞭遵守這種契約關係而形成的關於人與人之間、個人—共同體—社會—國傢四者之間、文化與政治之間、權威與權力之間、民族屬性與文化屬性之間關係的認識。在這 一宏觀認識的基礎上,作者梳理瞭中國多民族統一國傢的曆史脈絡、中國多民族統一國傢思想在各個時代的發展演變。
洞穿多民族統一國傢構造的深層曆史,
追溯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生成演變
九州四海、內服外服、華夏四夷,探尋“多重型天下”的思想起源
羈縻州府、藩部體製、改土歸流,把脈“多元型帝國”的利弊得失
新疆建省、五族共和、民族自治,理解民族國傢建設的睏境與成就
王柯此書清晰梳理瞭中國統一多族群國傢的曆史脈絡,指齣瞭“天下”觀和“夷夏之辨”的文化內涵,分析瞭曆朝“因俗而治”多元化行政體製的利弊,認為清王朝在新疆實行的“分治”政策是近代民族問題的直接成因。此書對我們認識今天的民族關係具有多方麵的重要啓迪。
——馬戎
這本著作自2001年問世至今已近20年﹐它仍吸引眾多讀者而再版,自然由於論述精闢,也因其主題仍與讀者所處現實密切相關。對中國及海外華人讀者而言,這現實便是今日的中國多民族統一國傢。本書完整而連貫地說明由夏商周三代到當代中華民族國傢的形成過程,非常值得一讀及深切關注。
——王明珂
古代中國是一個多民族、多宗教和多重治理的帝國,王柯教授的這本書,對中國多元一體的國傢特性有非常全麵和清晰的展示,他啓示我們,即使在民族國傢的今天,古代的帝國傳統也並非完全過時。
——許紀霖
“何謂中國”,是近年來大熱的話題。“中國”概念在古代是文明的意涵,近代轉為國傢的意涵,這是古今之變的轉換。古代的文明意涵下,在長城南北分屬兩個政權或同屬一個政權的不同時代中,還有農牧之變的轉換。這雙重轉換,關鍵而又復雜,但在討論問題時又常不自覺地為人忽略。王柯老師的這本書,對於厘清相關的問題域,有著重要的意義。
——施展
从“天下国家”到“民族国家”:中国多民族统一国家建设的演变 ——读王柯《民族与国家:中国多民族统一国家思想的系谱》 一、作者其人 王柯,1956年生,日本神户大学大学院教授。1982年毕业于中央民族学院,获民族学专业硕...
評分 評分这是一本探讨“中华王朝”的书。 因为关注新疆和西藏的问题才关注到这本书,西藏、新疆和内蒙古是到了近代才有的民族独立的思想和运动,跟近代的帝国主义侵略和殖民主义统治的后遗症不无关系,创伤还未能平复,爱国热情空前高涨,不可能忍受任何形式的民族分裂,这是现状。 王...
評分以“新疆建省”为标志,将“中国”的国家建构形式划分天下国家与民族国家的阶段。 在按照历史时期顺序介绍天下国家时,本书思想大概不出前人所论,只是以“三重制”国家的划分更加清晰的描述了先秦至唐的大概的天下思想,尤其是指出,天下思想的自我中心,不是中国与四夷的关系...
評分算是對二元體製及新清史觀點的總結,五至七章略有收獲,前半部基本是天下觀華夷之辨等老生常談的東西,當然作者改換切入點為多民族國傢的構造的緣起發展及其演變,比較新鮮的觀點是,徵服王朝齣現後所形成的多元性帝國構造,尤其以清朝對於西北地區的藩部政策作為討論核心,相比於南方邊疆地區延續明朝以來的內地化與漢化趨勢,清朝通過藩部製度將濛古、西藏和新疆變成與以滿人為盟主的政治同盟,其目的在於牽製漢地,此政策阻礙瞭這些地區形成中國人和對中國國傢認同的意識,埋下瞭近代民族問題的伏筆。本以為接下來的論題會重點討論這個,但作者卻隻是論述瞭孫中山民族主義觀和zg民族政策從自決到自治的演變,略失望。
评分新疆的部分很有意思。
评分知名中國邊疆史和民族國傢史研究學者王柯老師2001年在中國社會科學齣版社齣版的舊書的全新修訂再版,以中國從“天下”國傢到民族國傢的演進史為綫索,詳細展現漢族、少數民族、中華民族這三個概念的曆史演進脈絡與互動關係,為中國現如今多民族一體的中華民族的國傢格局,尋求曆史演進的淵源與邏輯。就主題和論述內容而言,本書跟葛兆光先生的《宅茲中國》、許倬雲先生的《說中國》、王明珂先生的《華夏邊緣》、葛劍雄先生的《統一與分裂》等論著,形成明顯意義上的對話關係,建議跟上述論著,一並參照閱讀。
评分多民族共生的傳統社會現實,造就瞭源遠流長的“天下”觀念,即“中國”之外還有九州或曰四海,即原先並不含有民族歧視意味的中華與四夷之分,其實質指嚮農耕文明與遊牧文明之彆。王柯認為,是“天”降“天子”以“德”治“天下”,而“德”治無疑為外圍接近中心,即一種“中原化”和“華夏化”提供瞭可能。藉助“德”治的說法,易主之後的政權得以確立閤理性與閤法性,尤其對於鬍人政權而言,意義重大。在多重天下的主綫之外,曆史還埋藏著另一條主要由徵服王朝創製的多元帝國的暗綫。例如清朝雖一麵在西南推行“邊疆地區的內地化”和“非漢民族集團的漢化”,另一麵卻在西北創設藩部,試圖以此牽製漢人。這無疑嚴重阻礙瞭邊疆人民形成中國人和中國國傢的意識,埋下瞭中國近代民族問題發生的病竈。直至“新疆建省”,“天下”纔終於嚮著民族國傢轉型。
评分標題非常吸引人,但是實際內容是非常簡略的曆史堆砌。例如關於民族自治地方的設立背景,東拉西扯到中央蘇區時期的宣傳政策,而不提建國後應對蘇聯對於新疆的野心而提齣的民族自治區的概念。沒有曆史洞見和縱深感,談何推動取消“名族”自治地方。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