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标签: 历史 易中天 南北朝 中国历史 易中天中华史 中国 中国史 文化
发表于2025-04-15
南朝,北朝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南朝,北朝》是易中天中华史第十二卷(第二部《第一帝国》终结篇),它上承秦汉、下启隋唐,书写了中华史上*动人的一段乱世。
北方五胡乱华,却*终全盘汉化。北魏孝文帝为争正统,强逼鲜卑大臣们在朝堂上只能说汉话,胆敢违命,撤职查办!严令宫中女人只能穿汉服,本族的夹领小袖一律废除……北方这座大熔炉,见证了民族融合的力度。南方王朝更迭,宋齐梁陈,个个短命……南方这块试验田,验证了士族的没落。
易中天中华史《南朝,北朝》,依据权威可靠的历史文献,以经典的易中天式解读,使南北朝历史从此变得条理清晰、轻松好读,让你两小时读懂四百年乱世风云。
易中天:1947年生于长沙,曾任教于武汉大学、厦门大学。现居江南某镇,潜心写作“中华史”。在易中天看来,《二十四史》基本上是“帝王家谱”,《资治通鉴》则是可供统治者借鉴的历史经验和教训。正因为如此,他认为汗牛充栋的各类中华史,大多没有全球视野和现代史观,因此他将在直觉、逻辑和证据的基础上,书写人们“不知道和想知道”的历史。
已出版作品:《易中天文集》(1-16卷),《易中天中华史》(总序、1-12卷)。
北朝忙着民族融合争当华夏正统,南朝致力阶级斗争自相残害。自此汉族人不再是纯种汉族人,华夏文明也从一块中原大蛋糕变得开始有了南北差异。易老湿这套书看了三本了,确实是好看,不管你知道的还是不知道的,他写出来都让你觉得看着挺有意思,这就是价值所在啊。
评分南北朝存在了169年,确实对整个华夏文明史史极为重要的169年。南北朝开始,中国以北纬33度为界,用淮河和秦岭界定了中国南北方;夏与胡开始相继融合,并都以汉文化为政治正统;佛教开始传入中国,促成了儒释道三教合流的实验期;印象最深的是石勒的气度,苻坚的勇猛,以及梁武的软懦。就此为止,持续的分裂和政治实验为接下来隋唐的稳固提供了充分的经验与样本,华夏最强盛的阶段即将开启。
评分作者号称想揭开历史的底牌,到了这一卷,作者的底牌比较清楚了,理论指引下的说故事。可惜理论并未超过《兴盛与危机》,易先生真可说是八十年代之子!
评分第一与第二帝国之间。混乱与挣扎。宗教选择,文化的走向。士族的变化。阶级的斗争。
评分承上启下的一个时代,闹哄哄乱糟糟,胡人、汉人,佛教、道教,南方、北方。五胡入华,胡人汉化,汉人胡化,民族融合,这个过程持续了四百年。在华夏文明的思想体系中,原本没有南北两方的概念。因为十六国的混乱后,胡族的北方实力强大了,从国变成了朝,胡与汉,都认为自己是中华,是老大。于是,一个中心变成了两个,只不过一南一北。结果是有了南北朝。有了南北朝,这才有了南方和北方。以北纬33°为界,降水多于800mm的属南方,降水少于800mm的为北方,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南北方的差异越发明显,这与去年读的《谁在世界中心》里的论断以及《枢纽》里的论断是完全一样的。易中天还在书中同步述说了同时期罗马帝国的分裂,历史趋势总有相似之处,只不过罗马帝国的版图分裂之后再也没有统一,中国却在隋朝时再一次统一了,原因之一是因为胡
北方的问题在民族,南方的问题在阶级。 先看北方。中华文明是原生的,认为世界只有一个中心,文明只有一种形态,我们也只有一种选择,那就是守住自己的根基,哪怕重新整合,而重新统一后建设的也只能是中华文明。 因此来自长城之外的民族来华只有两种选择,要么停留在部落时代...
评分北方五个少数民族竞相登上统治舞台,他们都不同程度的试图融入中华文明之中,虽然初期有着很大的民族矛盾,但胡汉融合的统一有了极大的可能性。南朝四个王朝的政治非常混乱,朝代短命皇帝也难得善终,宗室内斗不止,权臣做大便篡权夺位,改革的实验没能成功。 佛道两教在南北朝...
评分跟听说书似的,好看,不累。花了一个早晨 一个晚上看完。 写的比较概括,对那段历史较快建立一个框架性的认识有帮忙。易老师也试图进行历史比较,比如和罗马史。看过其他人的作品,看易老师的觉得浅薄了些。 所以,一句话来说这本书,就是——很好看的历史故事书;一句话来评价...
评分对易中天的印象,停留在《百家讲坛》上。在大多数“教授”看来,他并非懂历史的人,记得某次去听某教授的讲座,说起易中天来带着轻蔑与嘲弄的口气:他懂什么历史。 也许是受了这些潜移默化的影响,也觉得易中天不过尔尔,虽然他在《百家讲坛》上炙手可热,但却不想看关于他所做...
南朝,北朝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