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主要对中唐前期的政治史进行了初步探讨,以笔者所关心的若干重要历史人物和重大的历史事件为线索,如,阐述中唐前期唐代宗和唐德宗在位时期的政局变化,各种势力为了掌握、维持政权进行的政治和军事斗争。采用“政治过程”的观察视角,不仅限于追究中唐前期政治的利弊得失,也通过新的角度考察为治史者所熟悉,甚至是习焉不察的一些观点和认识,追踪中唐政治形成过程中的若干关键环节。鉴于藩镇在这一时期对朝政的影响极为关键,故而有关藩镇一朝廷的互动关系亦是本书关注的重点。
中晚唐历史近些年逐渐成为隋唐史领域的显学,李碧妍的《危机和重构》从历史地理学的视角勾勒河南、关中、河北和江南地区的藩镇形成过程以及中央与藩镇之间的博弈过程。陆扬在《清流文化》一书中从政治文化出发,通过对史料的“深描”,揭示了在中晚唐逐渐形成的具有全国性影响...
评分中晚唐历史近些年逐渐成为隋唐史领域的显学,李碧妍的《危机和重构》从历史地理学的视角勾勒河南、关中、河北和江南地区的藩镇形成过程以及中央与藩镇之间的博弈过程。陆扬在《清流文化》一书中从政治文化出发,通过对史料的“深描”,揭示了在中晚唐逐渐形成的具有全国性影响...
评分中晚唐历史近些年逐渐成为隋唐史领域的显学,李碧妍的《危机和重构》从历史地理学的视角勾勒河南、关中、河北和江南地区的藩镇形成过程以及中央与藩镇之间的博弈过程。陆扬在《清流文化》一书中从政治文化出发,通过对史料的“深描”,揭示了在中晚唐逐渐形成的具有全国性影响...
评分中晚唐历史近些年逐渐成为隋唐史领域的显学,李碧妍的《危机和重构》从历史地理学的视角勾勒河南、关中、河北和江南地区的藩镇形成过程以及中央与藩镇之间的博弈过程。陆扬在《清流文化》一书中从政治文化出发,通过对史料的“深描”,揭示了在中晚唐逐渐形成的具有全国性影响...
评分中晚唐历史近些年逐渐成为隋唐史领域的显学,李碧妍的《危机和重构》从历史地理学的视角勾勒河南、关中、河北和江南地区的藩镇形成过程以及中央与藩镇之间的博弈过程。陆扬在《清流文化》一书中从政治文化出发,通过对史料的“深描”,揭示了在中晚唐逐渐形成的具有全国性影响...
才开始的分数的确虚高了,有些论证显得有些牵强,而且感觉作者对政治的把握还是不够老练。搞政治史的历史学者也应该学点逻辑,做点田野,否则总是难以避免给人以空中楼阁的印象。
评分梳理了代宗德宗两朝的政局,为元载、卢杞、窦参、裴延龄等人平了反。有一处参考文献是百度百科,让我很诧异。34@2018
评分打算写个书评,基本观点是,关于唐后期的政治史著作现在学界是需要的,因为很多问题都是点状研究,缺乏将既有研究整合起来给人一种全局认识的著作,但这本书并不合格。首先,作者笔下的政治史基本是宰相的权力斗争史,这带来两方面的问题,第一,权力斗争只是政治史的一部分,甚至不是最重要的部分(尽管是最容易被注意到的),这样的书写会遮蔽当时的时代大事;第二,以权力斗争为核心会将很多与权力斗争无关的事情纳入权利斗争的分析视角,无助于我们对历史的认识,作者关于朋党的分析很多都难以成立。另外,作者对中枢体制实在不熟,错误很多;讨论藩镇问题不看李碧妍的《危机与重构》也不由得让人怀疑作者是不是把博士论文直接出版了。总体而言,这本书元载部分写得尚可,其他部分新见很少
评分一本聊胜于无的中唐研究,行文啰嗦、干瘪,然而更加严重的问题在于著者似乎严重缺乏一个史学者所必须具备的从表象的史事中间提炼出思辨性认识的能力,书末结论仅落笔在代德两朝“未完成的中兴”的内涵上,这完全就是废话,代德两朝对“元和中兴”的铺垫作用,读者不需要看全书就可以知道,著者最应当关心的是如何申述代德以来中央官僚系统运作机制转变的内在逻辑,来回答书中从元载直到裴延龄一系列人事重组的深层动机。所以说膜拜上师不是没有道理的,上师两句话就能点出问题的实质:“在8世纪的最后二十年内,出现了一个以制度化皇帝权威为核心的新政治秩序,代表这一政治秩序的是严格意义上的内廷权力系统,和外朝官僚体系之间呈现平行运行的局面…两者的权力平衡最终要靠皇帝来维系。”
评分補個短評。值得推敲的細節有很多,部分關鍵史料的史源即沒有得到較好的關注,一些結論的邏輯或許還有待完善,對制度史的把握也稍顯不足。或許應稍稍關注一下21世紀以來比較新穎的文書行政研究。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