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天下”国家到民族国家

从“天下”国家到民族国家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王柯

1956年生,东京大学学术博士学位,2001年起为神户大学研究生院教授,研究领域为近现代民族国家与民族主义、民族与宗教问题、中日关系等。

出版者:上海人民出版社
作者:(日) 王柯
出品人:世纪文景
页数:352
译者:
出版时间:2020-3
价格:59.00元
装帧:精装
isbn号码:9787208161672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历史 
  • 中国史 
  • 王柯 
  • 民族构建 
  • 国族建构 
  • 民族学 
  • 中国近代史 
  • 海外中国研究 
  •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从“天下”国家到民族国家》将中国的多民族统一国家思想的根源追溯到中国人对世界的原初认识,追溯到在这种认识之上的人类与自然之间建立的契约关系,以及为了遵守这种契约关系而形成的关于人与人之间、个人—共同体—社会—国家四者之间、文化与政治之间、权威与权力之间、民族属性与文化属性之间关系的认识。在这 一宏观认识的基础上,作者梳理了中国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历史脉络、中国多民族统一国家思想在各个时代的发展演变。

洞穿多民族统一国家构造的深层历史,

追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生成演变

九州四海、内服外服、华夏四夷,探寻“多重型天下”的思想起源

羁縻州府、藩部体制、改土归流,把脉“多元型帝国”的利弊得失

新疆建省、五族共和、民族自治,理解民族国家建设的困境与成就

王柯此书清晰梳理了中国统一多族群国家的历史脉络,指出了“天下”观和“夷夏之辨”的文化内涵,分析了历朝“因俗而治”多元化行政体制的利弊,认为清王朝在新疆实行的“分治”政策是近代民族问题的直接成因。此书对我们认识今天的民族关系具有多方面的重要启迪。

——马戎

这本著作自2001年问世至今已近20年﹐它仍吸引众多读者而再版,自然由于论述精辟,也因其主题仍与读者所处现实密切相关。对中国及海外华人读者而言,这现实便是今日的中国多民族统一国家。本书完整而连贯地说明由夏商周三代到当代中华民族国家的形成过程,非常值得一读及深切关注。

——王明珂

古代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多宗教和多重治理的帝国,王柯教授的这本书,对中国多元一体的国家特性有非常全面和清晰的展示,他启示我们,即使在民族国家的今天,古代的帝国传统也并非完全过时。

——许纪霖

“何谓中国”,是近年来大热的话题。“中国”概念在古代是文明的意涵,近代转为国家的意涵,这是古今之变的转换。古代的文明意涵下,在长城南北分属两个政权或同属一个政权的不同时代中,还有农牧之变的转换。这双重转换,关键而又复杂,但在讨论问题时又常不自觉地为人忽略。王柯老师的这本书,对于厘清相关的问题域,有着重要的意义。

——施展

具体描述

读后感

评分

评分

关于清朝的内亚性,最初是罗友枝与何炳棣之间的争论,主要核心问题在于清朝属不属于中国,如果不属于,满清入主中原是不是殖民中国。对于这两个问题,相信华人学者都会认为是无稽之谈,而只有部分学者承认内亚性或多元统治方式。其实历史学家往往在争论内亚性都时候非要做一个...  

评分

从“天下国家”到“民族国家”:中国多民族统一国家建设的演变 ——读王柯《民族与国家:中国多民族统一国家思想的系谱》 一、作者其人 王柯,1956年生,日本神户大学大学院教授。1982年毕业于中央民族学院,获民族学专业硕...  

评分

以“新疆建省”为标志,将“中国”的国家建构形式划分天下国家与民族国家的阶段。 在按照历史时期顺序介绍天下国家时,本书思想大概不出前人所论,只是以“三重制”国家的划分更加清晰的描述了先秦至唐的大概的天下思想,尤其是指出,天下思想的自我中心,不是中国与四夷的关系...

评分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是一本以政治学角度思考中国历代民族与国家统治制度互动关系通论性质的经典著作,97年再版,如今看来仍然有很多前瞻性观点。上古史阶段,王柯发现战国贵族子弟许多人的名字也以戎狄夷蛮命名,说明当时这些名称并不是歧视性词汇,只是代表了某些地域属性,甚至是强壮的外形属性。自魏晋以来中央政权一直着力于民族与国家制度的过度,十六国北朝时期是并立制度,唐代羁縻,宋代和亲,明代土司,清代有所分立,清末的新疆建省是中国从“天下”观念向现代国家重视疆土边界理念的重大革新,40年代内蒙古自治区的建立,才是新中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典型案例。最终的发展趋势是强调中华民族的强烈自豪感与归属感,以及现行制度的优越性。作者善用中日一线学者的经典观点,虽然先秦史料有所误读,如秦代属邦与汉代属国仅是避讳后的沿用,但是瑕不掩瑜。

评分

这是一本以政治学角度思考中国历代民族与国家统治制度互动关系通论性质的经典著作,97年再版,如今看来仍然有很多前瞻性观点。上古史阶段,王柯发现战国贵族子弟许多人的名字也以戎狄夷蛮命名,说明当时这些名称并不是歧视性词汇,只是代表了某些地域属性,甚至是强壮的外形属性。自魏晋以来中央政权一直着力于民族与国家制度的过度,十六国北朝时期是并立制度,唐代羁縻,宋代和亲,明代土司,清代有所分立,清末的新疆建省是中国从“天下”观念向现代国家重视疆土边界理念的重大革新,40年代内蒙古自治区的建立,才是新中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典型案例。最终的发展趋势是强调中华民族的强烈自豪感与归属感,以及现行制度的优越性。作者善用中日一线学者的经典观点,虽然先秦史料有所误读,如秦代属邦与汉代属国仅是避讳后的沿用,但是瑕不掩瑜。

评分

算是对二元体制及新清史观点的总结,五至七章略有收获,前半部基本是天下观华夷之辨等老生常谈的东西,当然作者改换切入点为多民族国家的构造的缘起发展及其演变,比较新鲜的观点是,征服王朝出现后所形成的多元性帝国构造,尤其以清朝对于西北地区的藩部政策作为讨论核心,相比于南方边疆地区延续明朝以来的内地化与汉化趋势,清朝通过藩部制度将蒙古、西藏和新疆变成与以满人为盟主的政治同盟,其目的在于牵制汉地,此政策阻碍了这些地区形成中国人和对中国国家认同的意识,埋下了近代民族问题的伏笔。本以为接下来的论题会重点讨论这个,但作者却只是论述了孙中山民族主义观和zg民族政策从自决到自治的演变,略失望。

评分

第七章开始渐入佳境

评分

新疆的部分很有意思。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