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与美国的大学

文学与美国的大学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北京大学出版社
作者:【美】欧文·白璧德
出品人:
页数:216
译者:张沛
出版时间:2011-5
价格:28.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301188477
丛书系列:欧文·白璧德文集译丛
图书标签:
  • 白璧德
  • 文学理论
  • 人文主义
  • 文学
  • 教育
  • 美国
  • 人文
  • 文学与美国的大学
  • 文学
  • 美国
  • 大学教育
  • 人文社科
  • 高等教育
  • 美国文化
  • 小说研究
  • 学术传统
  • 批判思维
  • 阅读习惯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白璧德“新人文主义”奠基之作。书中首先厘清了长期以来众说纷纭的“人文主义”概念,第一次把它与极易混淆的“人道主义”概念区别开来,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两种不同精神对大学的不同要求:后者相应地分别体现为专门性大学(college)与综合性大学(university)。

作者由此进而讨论了文学与大学的关系,大学博士学位获取制度中所存在的问题,合理的古典研究方法,古今视野的不同观照,以及创新概念和大学教学的闲暇等方方面面与大学人文教育相关的话题。本书是白璧德“新人文主义”思想在教育领域的一部力作,本书所触及的问题与今日中国所面临的问题多有契合,其中关于人文教育之困境的讨论必然会促成我们对当下处境的反思与探讨,因此极具借鉴意义。

具体描述

作者简介

欧文·白璧德(1865-1933),美国著名文学评论家,“新人文主义”文学批评领袖。自1894年起在哈佛任教直至去世,其间创办了比较文学系,影响遍及哲学、历史、政治、教育等各个领域。他极具世界主义眼光,最早宣扬破除“西方中心主义”;正是由于他的思想与中国儒家学说有着多方面的认同,上个世纪20年代初创办的《学衡》杂志和因此而得名的“学衡派”,以及此后以梁实秋为代表的“新月派”都与白璧德的思想有着极深的渊源。将近一个世纪过去后,我们已可以更加心平气和地看待“学衡派”与胡适、鲁迅等人的论战。更重要的是,中国政治、经济、社会的发展已再次将“学衡派”提过的问题摆在我们面前:中国在继续坚定地融入世界的同时,如何走出文化激进主义的误区?我们能否创立与现代性相适应的中国政治、经济与社会模式?这无疑将进一步激发我们的反思。

目录信息

新主义与老问题(译者前言)
作者前言
第一章 什么是人文主义?
第二章 两种类型的人道主义者——培根与卢梭
第三章 大学与民主精神
第四章 文学与大学
第五章 文学与博士学位
第六章 合理的古典研究
第七章 古与今
第八章 论创新
第九章 教学的闲暇
附录 “新人文主义”:美国与中国,历史与现状——译后记
专名英中对照表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文学与美国的大学》于1908年结集出版,是他出版的第一本著作。白璧德时代的英美人重行动而轻思想,这与苏格拉底所谓正确的思想先于正确的行动正好相反。在教育上也是如此:他们相信教育的好处,却对什么样的教育才有好处所知甚少。要讨论教育,必须先为之正名,把相关概...  

评分

盲人们被告知,无论他们摸到的是长矛、扇子、柱子,他们摸到的其实全都是大象。盲人们不再试图勾画出大象的全貌,因为真理不再是“一”,而变成了“多”。社会科学与人文学科界的诸多爱因斯坦们说:没有原则的人有福了,因为世界是多元的。 托马斯·库恩(Thoma...  

评分

selection versus sympathy 这本小书让我更接近人文主义。 正如书中反复强调的那样,人文与人道主义的区别与思考与想象之间的区别,科学与梦想之间的区别一样有如天壑隔绝,不容消弭或忽略。但这种忽略常常因为概念在历史的进程中无限次的模糊再模糊,以至于连最博学的学者都放...

评分

盲人们被告知,无论他们摸到的是长矛、扇子、柱子,他们摸到的其实全都是大象。盲人们不再试图勾画出大象的全貌,因为真理不再是“一”,而变成了“多”。社会科学与人文学科界的诸多爱因斯坦们说:没有原则的人有福了,因为世界是多元的。 托马斯·库恩(Thoma...  

评分

selection versus sympathy 这本小书让我更接近人文主义。 正如书中反复强调的那样,人文与人道主义的区别与思考与想象之间的区别,科学与梦想之间的区别一样有如天壑隔绝,不容消弭或忽略。但这种忽略常常因为概念在历史的进程中无限次的模糊再模糊,以至于连最博学的学者都放...

用户评价

评分

何为人文主义者?它在于不是与人道主义者的区别在于不仅仅是“博爱”,还有纪律与约束,有选择。这本书引经据典,大量事例,非常挑战人的知识面,观点也很有启发。

评分

白壁德针对19世纪科学实证主义对学界和高等教育的影响,对人文主义和人道主义进行界定。他认为真正的人文主义者应在同情与纪律、“一”和“多”之中调节,是一种适度和中道。并且反对培根的科学自然主义和卢梭的情感自然主义,划定二者是人道主义者,而非人文主义者。对于深受“德式训练”影响的美国大学,白璧德指出大学的民主一种贵族式、选择式的民主,是博放与精约的结合,应重质量胜于数量。关于大学(尤其本科学校)的文学研究,要在消化知识的基础上对个体进行更深切的反思,反对琐屑的文献研究。在研究内容上,要重视古典文学的研究,并将其置于古今发展的链条上,立足于一种绝对价值感(创新亦然),可以采用一种对比研究。古希腊哲学中的闲暇,其实是一种思辨生活,而当下却强调忙碌以及崇拜力量。

评分

赶脚前言比正文还要难读懂= =。。

评分

良好的人文主义,与完善的个人主义殊途同归。不得不感叹,快一百年前的著作拿来观察当下的社会几乎是完全的切合。

评分

欧文·白璧德老师也很奇怪的被当代中国学术界所忽视。他的书虽然翻译过来不少,但仿佛都没有多少影响。 毫无疑问,他对“人文主义”与“人道主义”的界定是非常有价值和意义的,尤其对当代中国而言,熟读白老师的书,就会轻而易举的戳破诸如卢美美这样的“博爱”、“慈善”谎言。 不过,就实践而言,我同意T S 艾略特的观点,“人文主义”的操作性的确有限,白老师所述的让洛克菲勒那样的商界大鳄通过早年接受教育而改变,多少有些知识分子的一厢情愿。的确,这种强调自我约束、节制,通过改善自我进而改变整个社会的人文理想,就现在看来,还只能是一个美好的梦想和可贵的个人道德品质。此外,白老师对现代文学、浪漫主义、古典主义的评价也不敢苟同,我个人感觉它颠倒了因果关系,不是现代文学把人们引入歧途,而是当代的生活铸就了当代文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