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忆

追忆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宇文所安,一名斯蒂芬•欧文。1946年生于美国密苏里州圣路易斯市,长于美国南方小城。1959年移居巴尔的摩。在巴尔的摩公立图书馆里沉湎于诗歌阅读,并初次接触中国诗:虽然只是英文翻译,但他迅速决定与其发生恋爱,至今犹然。1972年获耶鲁大学东亚系博士学位,随即执教耶鲁大学。二十年后应聘哈佛,任教东亚系、比较文学系,现为詹姆斯•布莱恩特•柯南德特级教授。有著作数种(其中《初唐诗》、《盛唐诗》、《迷楼》、《追忆》等已被译为中文),论文多篇。其人也,性乐烟酒,心好诗歌。简脱不持仪形,喜俳谐。自言其父尝忧其业中国诗无以谋生,而后竟得自立,实属侥幸耳。

出版者: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作者:[美] 宇文所安
出品人:
页数:174
译者:郑学勤
出版时间:2014-3
价格:35.00元
装帧:精装
isbn号码:9787108048059
丛书系列:宇文所安作品(精装)
图书标签:
  • 宇文所安 
  • 文学 
  • 诗歌 
  • 海外中国研究 
  • 古典文学 
  • 中国文学 
  • 文论 
  • 学术 
  •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宇文所安最富盛名、最“成功”的代表作,是其尝试把英语“散文”(essay)和中国式的感兴进行混合而造成的结果。初版于1986年。作者从汗牛充栋的古典文献中拣选了十数篇诗文,出其不意地将它们勾连在一起,通过精彩的阅读、想象、分析与考证,为我们突显了一个中国古典文学的经典意象和根本性的母题:追忆。

作者认为,作为一个含蕴丰富的思想和艺术行为,追忆不仅是对往事与历史的复现与慨叹,也寄寓着儒家知识分子追求“不朽”的“本体论”焦虑;更体现了 “向后看”这一延续了几千年的中国文化的传统和思维模式。

具体描述

读后感

评分

九五年左右的时候,看到这本书,后来曾一直寻找此书,终于在前几年才买到。 对于中国的古诗,有几种读法,我老人家的随手翻翻是一种品读,即随意读两首,闲来品品滋味。还有一些属于学读,即为了学到知识而读,把注释和点评都读了,尤其是点评,或学校老师的讲解,重在培养读者...

评分

读这本书可以先看译者的译后记(虽然他似乎因为只用了四周的业余时间就把这本书译出来了而犯了不少错误),他对宇文所安有一个相当准确的定位:他们不认为因为自己是外国人而同中国作品之间就有一种离间的、异己的关系;也不认为他们的分析不如中国人自己来的深刻。他们借鉴中...  

评分

宇文所安是一位美国人,他的英文名字是斯蒂芬欧文,身为哈佛大学东亚学院比较文学系的特级教授,这本《追忆》作为他最畅销的一部书并不是一本学术著作,也不是一本随笔。用他的话来说,这种文体被称为essay——一种结合了文学,文学批评,学术评论各种特征的文辞优雅,骨骼清...  

评分

总有一天,我们会…… ——对宇文所安《追忆》的回忆 说来也怪,就在我读这本书的同时,我们一位朋友正在洛阳三赋《黍离》。 国庆节,我在家见了这位朋友。他并不是去曹操墓凑热闹,也不是去殷墟欣赏青铜器或甲骨残章。他是来“卫国”采风的。带着阅读《邶》《鄘》《卫》的热...  

评分

充分体现了Owen驾驭英语的诗人般的能力。没有什么生僻词,句式也不特别复杂,但是节奏韵律涵义无一不美。堪称英语美文经典啊。  

用户评价

评分

宇文所安是个美国人,但他写的文字那么优美!打动我的不仅是文字,更是他的视角和体悟,已超出我对中国文学简陋粗浅的理解。举个例子就是在分析“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的时候,他认为杜牧的怀古其实也包含了对曹操的惋惜,特别是曹操差点就要成为统一中国的霸主,而这在我们眼中,毕竟熟悉了《三国演义》的价值取向,只会觉得曹操又奸诈又好色(主要是指二乔),怎么能让他得了东吴?还有分析庄子和骷髅的对话、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都不仅仅是华丽辞藻的堆砌,有许多的见解都是令人眼前一亮的。希望这段时间过去后,有机会再读一遍。

评分

美国人果然厉害不太起来

评分

西方的思辨与中国式的感兴的融合,从中国古典文学中对不朽的期望入手,从古典文献中追溯古典文学的追忆传统。每一个人、每一个时代向过去的探寻、对自身的追忆,都是企图将以前与以后的世界联结在一起,是对时代也是对自身的复现,是期望得以在盛衰荣枯的循环反复中,发现并写下永恒的自我。

评分

十分怀疑书勒口上的“作者简介”是他自己写的!

评分

正如译后记中所说,看待国外学者评论中国古典文学,应向作者视文学作品为独立客观物的态度学习——更多基于个人感受,而非社会或历史的附庸物,丢开已有的阅读经验或成见,试图以一个无知者的角色进入文本;中国诗句以简洁的行文创设完整情节(或场景),阅读者需用想象凝视往事,填补残片空白;在历史的风化遗迹面前,朗读者成为回忆者与被回忆者,向过去时代探求,在历史的废墟上刻下烙印并发现自己,成为回忆链条上的一环;自然运转的必然机械性与道德秩序的结合,呈现出物理性的机理,暗合世事潮汐起伏的规则(是谓世道大同);回忆具有雕琢的功能,提供来自于现实的形象和景观的断片,有迎合主观心境的倾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