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晖,1959年10月生,江苏扬州人。曾就学与扬州师范学院中文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1988年获文学博士学位。现任职于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院。著作有:《反抗绝望——鲁迅的精神结构与<呐喊><彷徨>研究》(1991)、《无地彷徨——“五四”及其回声》(1994)、《死火重温》(2000)、《现代中国思想的兴起》(2004)、《去政治化的政治》(2008)、《别求新声——汪晖访谈录》(2008)等。
汪晖先生并非专业的藏学研究者,却写出了专业藏学家难以企及的专业之作,从中我不仅读出了作者的学养和学识,也读出了作者的理性和良知。——沈卫荣
特别值得肯定的是,汪晖先生将东、西之间的“西藏问题”置于中国近代被西方列强殖民化的过程中详加分析,指出今天东西方之间有关“西藏问题”的观点、立场差异实际上很大程度是根植与那一特定时期的利益纠葛与历史情结。在这方面,本书所收另两篇论文《琉球与区域秩序的两次巨变》、《跨体系社会与区域作为方法》为此提供了有利的佐证和更深刻的历史背景。——石硕
汪晖这本书从一开始就很明确了自己批判“东方主义”的态度。在行文中,也多次直接引述当代中国国家的政治化术语,如“社会主义”。 这本书如果直接翻译给外国人看,我觉得八成会当成政府内开明者的回应。 我喜欢汪晖的写法,先写正文,再谈研究方法。我的毕业论文也是这么写的...
评分文本整合方面有一定的价值。 还是说说疏漏吧。 页40:“元朝在西藏设立行省”错的离谱。 页59:衍一“尚”字 页127注1,:“民族”实属“nation”误译,语境下应译为“国家” 考虑到是引文,本书作者责任不大。 页195:“(西)魏、周” “周”前缺(北),实属不应该 引...
评分推荐是因为对西藏感兴趣的学者必须读这本书,没有其他含义。作者认为西藏问题是后现代的西方出于自身精神焦虑而产生的东方“香格里拉”想象,“是西方现代社会的危机造就了西藏大师在西方的命运”,这完全忽视、回避了西藏这几十年政治体制和民族冲突二者如陀螺般恶性循环导致...
评分文本整合方面有一定的价值。 还是说说疏漏吧。 页40:“元朝在西藏设立行省”错的离谱。 页59:衍一“尚”字 页127注1,:“民族”实属“nation”误译,语境下应译为“国家” 考虑到是引文,本书作者责任不大。 页195:“(西)魏、周” “周”前缺(北),实属不应该 引...
评分外行抄公真是什么都敢写,再配上石硕之流的瓶语就更无语了——和那个霍巍经常上演藏学界的“双鬼拍门”!最意外的是沈卫荣也来抬轿子,不过看此人一篇文章里把Tibetan全弄成“西藏的”,亦不难推知其水准。
评分各种捉襟见肘,为毛硬要写这种自己不懂的东西。。。
评分外行抄公真是什么都敢写,再配上石硕之流的瓶语就更无语了——和那个霍巍经常上演藏学界的“双鬼拍门”!最意外的是沈卫荣也来抬轿子,不过看此人一篇文章里把Tibetan全弄成“西藏的”,亦不难推知其水准。
评分西藏问题,产生于东亚从前现代的跨体系社会与朝贡体制互为表里,发展到接受西方的国际公法和民族国家理论的历史大背景之下,而到了近三十年,这一问题的复杂化又有经济至上带来的去政治化和西方尘嚣日上的东方主义想象的影响。汪晖老师对导致西藏问题的这些诸多因素的分析和论述,非常具有说服力。而书中所附的论述中国的跨体系社会和琉球问题演化历程的两篇文章,更是给前文所述西藏问题提供了更有利的佐证和更深刻的历史背景交待。
评分西藏问题,产生于东亚从前现代的跨体系社会与朝贡体制互为表里,发展到接受西方的国际公法和民族国家理论的历史大背景之下,而到了近三十年,这一问题的复杂化又有经济至上带来的去政治化和西方尘嚣日上的东方主义想象的影响。汪晖老师对导致西藏问题的这些诸多因素的分析和论述,非常具有说服力。而书中所附的论述中国的跨体系社会和琉球问题演化历程的两篇文章,更是给前文所述西藏问题提供了更有利的佐证和更深刻的历史背景交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