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本华(Arthur Schopenhauer,1788—1860)是德国著名哲学家,唯意志主义和现代悲观主义创始人。1788年2月22日诞生在但泽(今波兰格旦斯克)一个异常显赫的富商家庭,自称“性格遗传自父亲,而智慧遗传自母亲”。他一生未婚,没有子女,以狗为伴。叔本华家产万贯,但不得志,一直过着隐居的生活。25岁发表了认识论的名篇《论充足理性原则的四重根》。30岁完成了主要著作《作为意欲和表象的世界》,首版发行500本,绝大部分放在仓库里。53岁出版《伦理学的两个根本问题》。62岁完成《附录和补遗》,印数750本,没有稿费。65岁时《附录和补遗》使沉寂多年的权本华成名,他在一首诗中写道:“此刻的我站在路的尽头,老迈的头颅无力承受月桂花环。”1860年9月21日在法兰克福病逝。
本书所收录的是德国著名哲学家叔本华(1788-1860)讨论人的道德、自由的5篇文章。道德或者不道德在叔本华的哲学中有着精确的含意界定,道德关乎人的意欲(本性),与智力、认知没有直接的关联。探究的就是人的本性及其发挥的规律,还有就是道德在人生中的含意。
人的总体命运却是沉重残酷的,那是挣扎、受苦和死亡的命运。
一个人受的苦越多,就越早达到生活的真正目的;而一个人生活得越幸
福,就越发延迟达到这一目的。
事实上,痛苦是一个净化的过程。在大多数情况下,人只有经过这一净化过程才会神圣化,亦即从生存意欲的苦海中回头。
只一窥叔本华的哲学,我的精神之海就已经波涛汹涌。《叔本华论道德与自由》的第一章对意欲是不自由的论述让我心服口服,但是叔本华所描述的非自由也未尝不是好事。虽然读了这一章后我对意志是否自由的观念有了新看法,我对过好自己的生活的态度反而更加坚定。 在第一章中”论意...
评分1.《哲学必然性的学说》普里斯特利 “如果一个人为自己在过去所做出的某一行为而懊恼和责备自己,那他可能会幻想如果自己再度处于相同的情势下,他将会做出不一样的行为。但这只是幻想而已。如果这个人认真审视一下自己,并且把所有外在情势考虑进去,那他就会满意地发现:只...
评分道德是一种能够实践的伦理学,因此这就是伦理的基本要素,因此我们就可以根据这些要求来实现这些目的,因此我们就可以通过这些检测来实现宇宙的稳定性和创新性,这就是道德。自由来源于对象化的活动,而对象化的活动不仅可以通过这些实践和明确的目的来实现这些问题,还可以通...
评分个人认为这两篇论文是叔本华最好的作品,从中我们不难发现事实上他的作品绝不是完全的消极论调。从他对道德的反思上,或许可以发现人性本身那仅存的那一线希望。 关于自由 自由意志的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之一,它问我们人具有自由意志吗?我们的行为受我们的控制吗? 和哲学...
评分现有本质后有本质的发挥
评分我操,后两篇的有些观点实在是太牛逼了,虽然读的时候有一点点惊讶,但还是觉得好有道理。我偶像王朔对说谎这一行为的看法竟然跟叔本华不谋而合了,果然我崇拜的人都很相似。
评分: B516.41/2952-35
评分就我这笨脑袋看叔本华,不画结构图都搞不懂人家在说什么。
评分沉得下心来读 就是本精彩绝伦的书 幸好我当时能静下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