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理学的两个基本问题》在西方伦理学史上开创了一个主要流派,即同情学派。这本书中收入了《论意志自由》和《道德的基础》两篇论文。这两篇论文则是其主要著作《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第四篇的补充。
【按语:暂时只阅读了其中的一篇获奖论文《论自由意志(on the freedom of the will,1839)》,在这里Schopenhauer以一种独特的方式重述了其主要著作《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中的论点:在表象世界没有自由意志,而自由属于自在之物的隐秘世界。如果不是读到最后几页,还会以...
评分人的天赋的性格决定了他要追求的目的,而手段决定于外部情况和自己的认识,手段高明与否决定于其知性水平,结果就是行为与最后的结果。不过叔本华没有解构道德主体与道德责任,而是把这些建立在性格与行动的决定论上。因为不同的性格导致了人在面对不同动机时的选择与最后的...
评分人的天赋的性格决定了他要追求的目的,而手段决定于外部情况和自己的认识,手段高明与否决定于其知性水平,结果就是行为与最后的结果。不过叔本华没有解构道德主体与道德责任,而是把这些建立在性格与行动的决定论上。因为不同的性格导致了人在面对不同动机时的选择与最后的...
评分人的天赋的性格决定了他要追求的目的,而手段决定于外部情况和自己的认识,手段高明与否决定于其知性水平,结果就是行为与最后的结果。不过叔本华没有解构道德主体与道德责任,而是把这些建立在性格与行动的决定论上。因为不同的性格导致了人在面对不同动机时的选择与最后的...
评分人的天赋的性格决定了他要追求的目的,而手段决定于外部情况和自己的认识,手段高明与否决定于其知性水平,结果就是行为与最后的结果。不过叔本华没有解构道德主体与道德责任,而是把这些建立在性格与行动的决定论上。因为不同的性格导致了人在面对不同动机时的选择与最后的...
第一篇:论意志的自由 将自由与必然性相连,最终得出人不存在哲学上的自由 第二篇:论道德的形而上学基础 先是批判了康德的道德形而上学的神学外衣 再是提出自己的道德基础,认为同情是道德的根源 最后才开始真正论述其形而上学部分。
评分还不错
评分精读了韦启昌版《叔本华论道德与自由》略去的部分(叔本华写的序及《论道德的基础》中对康德、费希特、谢林伦理学的批判)。
评分没机会看了,也算是看完。
评分精读了韦启昌版《叔本华论道德与自由》略去的部分(叔本华写的序及《论道德的基础》中对康德、费希特、谢林伦理学的批判)。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