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标签:
发表于2025-01-05
虚无主义与技术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著名哲学家孙周兴推荐,尼采视角下定义人与机器的边界、探讨人与技术的关系,思考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给我们带来的挑战!
智能穿戴设备是对生命的量化?
增强现实游戏蕴藏着什么危险?
网络喷子和人肉搜索因何猖獗?
搜索引擎已成为新的人类主宰?
尼采视角下,定义人与机器的边界!
塑造技术,而不仅仅被技术所塑造!!
献给在现实和虚拟中徘徊的每个人!
我们是生活在技术世界中的技术性存在者,这一点毋庸置疑,但问题是,技术能否解决一切问题?海德格尔、马尔库塞和埃鲁尔都曾提醒我们警惕技术性大众文化的兴起。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的出现更是让我们产生怀疑:技术究竟是在为我们赋能,还是在奴役我们?技术会扭曲我们的目标、价值观和判断吗?技术进步是否等同于人类进步?
技术始终事关人类如何生活的问题,虚无主义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则无处不在,因此本书关注的不是技术,而是人性。作者诺伦·格尔茨没有参与“技术让我们变得更好还是更糟”的无尽争论,而是考察了我们所想的“更好”和“更糟”究竟意味着什么,以及这种想法在我们创造技术世界的过程中扮演着什么角色。
借助尼采的虚无主义哲学,本书探讨了人与技术的关系,试图揭示虚无主义与技术如何相互纠缠,从而创造一个充满技术催眠、数据驱动活动、快乐经济学、牧群网络和点击狂欢的世界。
【学者推荐】
这是一本轻松又沉重的哲学书:行文是轻的,论题是重的,因为涉及虚无主义难题。作者采纳尼采视角,结合伊德的技术哲学,对技术虚无主义诸现象做了有趣的讨论,并且试图在技术乐观主义与技术悲观主义之间走出一条中间道路。对于身处技术困境的当代人来说,本书的思考是有启发意义的。
——孙周兴,浙江大学哲学学院
这是一项极其重要、发人深省、引人入胜的原创性研究成果。在透过虚无主义之眼考察当代技术的过程中,格尔茨就人与技术的相互影响问题提供了许多新的洞见和思考方式。这本书可读性极强,应该成为技术哲学和伦理学课程的组成部分。
——澳大利亚查尔斯特大学计算机伦理学教授韦克特(John Weckert)
《虚无主义与技术》发出了一种具有争议性且令人不安的呼吁,呼吁我们把整个社交媒体生态系统——我们日益沉迷于其中——重新视为虚无主义的诱惑:它公然引诱我们不断逃避自我,逃避多重选择给我们带来的负担,逃避我们曾经错失的为生活和世界创造意义的机会。
——美国圣塔克拉拉大学教授瓦洛尔(Shannon Vallor)
作者简介:
诺伦·格尔茨,荷兰特温特大学应用哲学副教授,荷兰四大理工大学联盟伦理与技术中心高级研究员,研究领域主要集中在政治哲学、存在主义现象学和技术哲学的交叉地带。著有《战争与流放哲学》(2014)、《虚无主义与技术》(2018)和《虚无主义》(2019)等,曾经在《华盛顿邮报》《大西洋月刊》、澳大利亚广播公司网站、英国广播公司全球广播部采访栏目、半岛电视台、奥地利公共广播电台、爱尔兰国家独立天台和法国《哲学杂志》发表过文章和观点。
译者简介:
张红军,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副研究员,主要从事西方哲学与美学研究,在《哲学研究》《文艺研究》等杂志上发表文章多篇,译著有《虚无主义的平庸化——20世纪对无意义感的回应》(2016)、《现代主义与虚无主义》(2017)、《狄奥提玛的孩子们——从莱布尼茨到莱辛的德国审美理性主义》(2019)、《荒诞的幽灵——现代虚无主义的根源与批判》(2020)、《虚无主义》(2022)、《尼采之前的虚无主义》(2023)等。
《虚无主义与技术》的作者在书的开篇就说,他曾经作过一些努力,把自己的儿子从电视(或者电脑?)前“挪到”户外,也就是尝试把今人与技术较大程度地分离开来。他失败了,而且越发忧虑。原因不难理解,小孩子涉世较浅,可说是在所有年龄段的人里与技术联系最松散的了。远离技术在小孩子身上都无法实现,就意味着,在绝大部分人身上都无法实现。他可以继续求解,但他发现,求解的过程仍然离不开技术。所以这本书的主调是悲观的,不然也不太可能关联到尼采的哲学。 我对技术保持审慎的乐观,与作者不尽相同。但这并不妨碍,我到他的书里找一种思路或一个视角,好更多地认识当下生活。哈哈,谁会介意自己多些实用的知识呢……
评分《虚无主义与技术》的作者在书的开篇就说,他曾经作过一些努力,把自己的儿子从电视(或者电脑?)前“挪到”户外,也就是尝试把今人与技术较大程度地分离开来。他失败了,而且越发忧虑。原因不难理解,小孩子涉世较浅,可说是在所有年龄段的人里与技术联系最松散的了。远离技术在小孩子身上都无法实现,就意味着,在绝大部分人身上都无法实现。他可以继续求解,但他发现,求解的过程仍然离不开技术。所以这本书的主调是悲观的,不然也不太可能关联到尼采的哲学。 我对技术保持审慎的乐观,与作者不尽相同。但这并不妨碍,我到他的书里找一种思路或一个视角,好更多地认识当下生活。哈哈,谁会介意自己多些实用的知识呢……
评分这本书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指出:技术已成为新时代的“上帝”,要防止它变成又一种“人民的鸦片”。
评分非常清晰的写作。关键是我们如何界定技术进步条件下的“好”和“坏”。
评分在“上帝已死”的时代,“虚无”成为一种每个人都需要应对的精神挑战。荷兰哲学家诺伦·格尔茨对虚无主义这种思潮提出过一系列发人深省的论断,比如他认为,与惯常的认知可能不同的是,一个在现代社会极力追求意义的人却有很大的概率成为一个虚无主义者,因为当人们预设了生活必须追求意义,就很难不在一个个终极意义已经失落的世界一次次遭遇冲击,从而走向另一个极端。通过激活尼采的虚无主义哲学思想,以及对数据设备、网络点击狂欢等现实现象的分析,格尔茨重新探索了一个高技术时代人与技术的关系,对诸如“智能穿戴设备是否是对生命的替代?”“网络喷子为何猖獗?”“搜索引擎有什么隐患?”等迫切的技术焦虑给出了独到的见解。
虚无主义与技术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