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作者
伊曼努爾•列維納斯,法國著名哲學傢,代錶性著作為其現象學哲學三部麯:《總體與無限》《異於存在或本質之外》和《論來到觀念的上帝》。另有《鬍塞爾現象學中的直觀理論》《從存在到存在者》《時間與他者》《與鬍塞爾和海德格爾一起發現存在》《上帝•死亡和時間》等重要著作。
關於譯者
王士盛,巴黎第十大學哲學博士(2019年)。
關於校譯
王恒,南京大學哲學係教授。
本書收錄瞭列維納斯思想成熟時期的十次訪談,它們於1981年由法國文化廣播電颱播齣。在這裏,列維納斯親口講述其現象學緻思之路,由《從存在到存在者》和《時間與他者》,到《總體與無限》,再到《異於存在或本質之外》,並梳理瞭其倫理現象學的核心概念:“il y a”、實顯、秘密、自由、臉、責任、替代、見證、榮耀……這些訪談也被認為是對列維納斯思想的忠實導讀。
===============
֎☆一本列維納斯自述!₱★
★☆成熟時期列維納斯思想的忠實導讀₱★
֎₱緻思之路的自我陳述:《從存在到存在者》&《時間與他者》&《總體與無限》&《異於存在或在本質之外》₱★
֎☆核心概念的自我梳理:“il y a”、秘密、自由、臉、責任、替代、見證、榮耀……₾★
★₾注釋翔實,串連列維納斯著作֎★
===============
這本書很好讀。不光因為簡短,更因為其中的論證都很容易理解、很具體。
——列維納斯
列維納斯……以口頭的方式捍衛一個被挑戰和被誤解的書麵話語,讓它重新運作起來,並讓其經曆當下的考驗,經曆他人的考驗——畢竟,它最終就是要說給那當下實際在場的他人的。
——菲利普•尼莫
列维纳斯为自己写的导论,正如他自己所言,非常清晰易懂。当然也非常震撼心灵,可以看到战争对作者心灵留下的深刻烙印,列维纳斯把这种前哲学的体会哲学化了——由此诞生了作为第一哲学的伦理学。 在列维纳斯这里,他人不是历史性的他人、更不是生物上的他人,这个面对着我的他...
評分列维纳斯的激进有两点很难处理。1、“孩子”是“超越可能”,成为了一种必然,这里用伦理命令生成,但“孩子”是“无辜”,应该是来去自由。2、结尾奇妙发问而让列维纳斯不得不逃避。如果他人的存在让我自身的存在丧失理由,我为何不能自杀?答案是:在复数的“我”中,他者是我...
評分一 按照我们的哲学传统,被理解为无兴趣的沉思的知识[1](laconnaissance)与存在之间的相关性(corrélation),就是可领悟者(l’intelligible)所在的位置本身,就是意义(le sens)[2]的涌现本身。因此,对存在的把握(la compréhension),亦即存在这个动词的语义学,就...
評分列维纳斯的激进有两点很难处理。1、“孩子”是“超越可能”,成为了一种必然,这里用伦理命令生成,但“孩子”是“无辜”,应该是来去自由。2、结尾奇妙发问而让列维纳斯不得不逃避。如果他人的存在让我自身的存在丧失理由,我为何不能自杀?答案是:在复数的“我”中,他者是我...
評分列维纳斯为自己写的导论,正如他自己所言,非常清晰易懂。当然也非常震撼心灵,可以看到战争对作者心灵留下的深刻烙印,列维纳斯把这种前哲学的体会哲学化了——由此诞生了作为第一哲学的伦理学。 在列维纳斯这里,他人不是历史性的他人、更不是生物上的他人,这个面对着我的他...
重點看1-3,6-7.剩餘章節略讀。對著英譯本看下來沒啥大錯(除瞭有些地方可能是因為中文本身的錶述習慣不怎麼好讀)。比較清楚的列維納斯導論,概略地講瞭講自己的問題意識、概念以及思考綫索。
评分訪談錄。沿襲鬍塞爾現象學,列維納斯提齣超齣本質直觀,不帶修辭的在事物真實狀態中的在場後,與他者關係作為一種意嚮性該如何被探求。此處涉及海德格爾,相對觀念論意義上先驗條件在研究意識對現實之構造時,更多地是在質問“存在者”的存在在不同認知領域的意義。 即《時間與他者》裏提齣“時間不是對綿延的單純經驗,而是帶嚮他處的動力機製”,遂有《總體與無限》裏大篇幅探討“臉”,因為“觀看”是對相即性的追求,是最能吸收存在的東西,更確切的亦是“迴應”或“責任”。 因為主體本身起初就是人質,主體迴應他者,這一迴應甚至於為他者贖罪(配閤猶太教或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理念),擔當起為他者的責任對所有人都是一種見證無限之榮耀的方式。而哲學言說是一種永遠都必須解-說自身的言說,他者或無限顯現在主體倫理的方式則是一種靈啓。
评分一本很有意思的、可以一窺列維納斯思想的小書。“真正的人的生活不可能是一種將自身等於存在的那種自滿自足的生活,一種寜靜的生活;這真正的人的生活會喚醒自身嚮他者,也就是說永遠都會再醒來。”為他人負責,甚至為他人的責任負有責任。看的過程中,有時也難免會和與談者尼莫一樣感到驚訝:“您(列維納斯)竟甚至於此!”
评分完美...12月碰到這本書是一種幸運……
评分完滿的意識到底是如何實現的?列維納斯通過具有實顯性的“某物”將之同存在、我思二者相聯係而進行論述。文中所談的“實顯”是認識具體物的通道,處於存在與具體物的認知過渡期間。而深入探索這一通道的秘鑰,便是做好對我思的主客體之間的辯證與關係的平衡。在論述我思的主客體之間的辯證關係時,列維納斯將其思之全的視域、思之意嚮所標識的全的視域論作是主觀性,不論這視域所涵蓋的麵積多麼廣闊也難以遮蔽具體物的客觀性。被思之主觀所遮蔽的、遺忘的、剝離的最終為現象學中的意識至於對象時的“朝嚮”所觸及直至捕獲。至此一種完滿的意識是不存在的,關於那些異於存在的其自身並不在哲學的總體中,“總體”全身貼滿瞭可黏性的孔隙,需要四處去捕捉被思之主觀已忘卻的,於是由存在到全的視域變得撲朔迷離、無限起來,靜態的實顯性一直正在發生。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