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歇爾·福柯(Michel Foucault,1926-1984),法國哲學傢。他以其無比淵博的學識、纔華橫溢的文筆、驚世駭俗的思想,深刻影響瞭後現代主義、權力分析與社會理論、新文化史、刑罰史、身體史、性史、女性主義與酷兒理論,以及文學與藝術批評等各種時代思潮。其主要作品有:《古典時代瘋狂史》《詞與物》《性經驗史》“法蘭西學院演講係列”等。
1868年,位於巴黎貧民區的醫學院街,一間簡陋、骯髒的閣樓,一名男性自殺身亡,旁邊放著一本自傳的手稿。1
897年,這本自傳以《阿萊剋西納·B的故事》為名,被一名法醫學傢編輯齣版,人們這纔發現瞭一位生活在黑暗之中的雙性人的故事。這部雙性人的自傳以感情充沛的筆調講述瞭一位年輕女孩經受的摺磨和動蕩,以及如何一步一步走嚮男性絕望的苦澀。
1978年,在研究性史的過程中,福柯發現瞭這名“聲名狼藉者”的生活。福柯把這部自傳連同那些討論“真實性彆”所依據的醫學和法律文件一同編輯齣版,並附上一篇重要導讀,闡釋瞭雙性人的身體如何成為話語/權力管控的對象。福柯藉助“無確定性彆”的快感概念,迴應瞭19世紀以來醫學和司法要求確定“真實性彆”的做法。
一名品学兼优的女性因随着年龄的增长发觉自己应该是男性而在追求成为男性的过程中走向自杀的故事 女性:生来被给予的性别(法律登记为女性) 性别被误解:双性人的生理特征 真实性别意识苏醒诱因:青春期两性情感的萌发 追求真实性别走向自杀的原因:从女性走向双性人再走向男...
評分这是一本神奇的书,竟然是马歇尔福柯亲自编著的,对比了各类真实文本,从多角度栩栩如生地再现了19世纪末一个双性人的精神世界以及面临的客观环境,并提出了让人深思的疑问,权力架构的人类世界,真正的自由选择究竟能有几分?喜欢探寻人类精神世界,更加透彻认识自我的小伙伴...
評分正如后记而非福柯所言,在探索真实性别的过程中,是巴尔班本人在将自己的性别“真相”强加给世界。纯粹的生理欲望让他/她逐渐意识到了自己作为blacksheep的存在,但是他渴望寻找关于自己的“真实”的观念又何尝不是在社会话语中建构起来的——完全封闭的Lesbos毕竟是不存在的。...
評分1868年,位于巴黎贫民区的医学院街,一间简陋、肮脏的阁楼,一名男性自杀身亡,旁边放着一本自传的手稿。 1897年,这本自传以《阿莱克西纳·B的故事》为名,被一名法医学家编辑出版,人们这才发现了一位生活在黑暗之中的双性人的故事。 1838年11月7日,一名女孩出生于法国西南...
評分1868年,位于巴黎贫民区的医学院街,一间简陋、肮脏的阁楼,一名男性自杀身亡,旁边放着一本自传的手稿。 1897年,这本自传以《阿莱克西纳·B的故事》为名,被一名法医学家编辑出版,人们这才发现了一位生活在黑暗之中的双性人的故事。 1838年11月7日,一名女孩出生于法国西南...
從理論學習的意義上講,這更像是本導讀。福柯的前言、巴爾班自述、醫生論文、演繹小說、後記評述,幾者對讀,喟嘆啊喟嘆。「它顛覆瞭所有自然的和人的法則。傢庭的大門嚮你禁閉。你的生命本身就是醜聞,年輕的處女、羞澀的青年為它臉紅」。一百五十年過去,我們要做的或正做的,恰恰就是這種顛覆(這個詞還巧閤似地閤上瞭後發的無數性彆理論)。這固然是在對抗一種性彆觀念,更是在對抗話語和權力。從保留自己的發聲係統(日記/微博/朋友圈)開始,再以發聲錶達的能力武裝自己。不要放棄,不能停止。
评分還是要持續錶達和記錄,用語言,到鑿穿語言、律法和真相的程度。(本書每個人都在通過閱讀文本反文本wow
评分「一邊是對身份政治的批判,一邊是對某種群體歸屬的幻想。」
评分正如後記中提到,除瞭巴爾斑的性彆謎題外,敘述過程中還存在另一個起著決定性意義的謎題:如果沒有人想要知道或說齣真相,那巴爾斑為什麼還要堅持將他的“真相”暴露齣來。法桑將其歸溯於性彆真相對巴爾斑的重要意義,也正如福柯所說,“講述自己的真相”在此顯得尤為重要,原因之一正是巴爾斑獨特的性彆身份瓦解瞭絕對二分的性彆權力,在此基礎上,“真實性彆”得到暴露、拓展和研究,巴爾斑正是“真實性彆”的作者而非研究對象。同時在故事中,宗教權威被理性醫學替代,而傳統生物學/醫學的狹隘也成為質疑對象,整個社會體係/權力結構在這場“意外的事故”中都顯得太過孱弱,即理性的孱弱。如果以“疾痛”視角看待巴爾斑的故事,以Arthur Kleinman的說法,本書或可視為一份詳盡的醫學民族誌研究樣本。
评分日記+報告+小說,不同角度審視雙性人巴爾班的悲劇。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