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标签: 商业 吴晓波 企业史 经济 案例 管理 管理案例 历史
发表于2025-05-07
大败局2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大败局2》解读九大著名企业盛极而衰的失败原因:“中国第一饮料品牌”是如何陨落的?家电业最具现代气质的公司,是怎样被肢解和蹂躏的?中国民营企业的航母,为何会彻底沉没?股市庄家如何布下资本迷局?最具想象力的汽车革命为什么会一夜流产?房地产最大的黑马失陷何处?最低调的钢铁公司如何迎来最致命的打击?中药业的领头兵因何溃不成军?资本狂人究竟是在点燃全民的热情,还是在玩火自焚?
在《大败局2》中,我们更多地看到了一种“工程师+赌徒”的商业人格模式。他们往往有较好的专业素养,在某些领域有超人的直觉和运营天赋,同时更有着不可遏制的豪情赌性,敢于在机遇降临的那一刻,倾命一搏。这是企业家职业中最惊心动魄的一跳,成者上天堂,败者落地狱,其微妙控制完全取决于天时、地利与人和等因素。
吴晓波,著名财经作家,“蓝狮子”财经图书出版人,上海交通大学、暨南大学EMBA课程教授,常年从事公司研究。2009年被《南方人物周刊》评为年度“中国青年领袖”。
主要出版著作有
《激荡三十年:中国企业1978-2008》(上下卷)
《跌荡一百年:中国企业1870-1977》(上下卷)
《浩荡两千年:中国企业公元前7世纪—1869年》
《吴敬琏传:一个中国经济学家的肖像》
《历代经济变革得失》等
其中《激荡三十年》被评为“2008年《新周刊》新锐榜之年度图书”,《跌荡一百年》被中国图书评论学会评为“2009年度十大图书”。《浩荡两千年》被评为“2012年读书盛典年度影响力图书”。
最近都在读吴的书。自从和吴坐过同一部电梯落楼就奉为男神啦~封面说是EMBA商业案例必读,重点挑了几个读了一下,从经济角度讲的确是梳理的别致,但通篇读完难免有在黑政府的嫌疑啦哈哈~这个时代应该没有人这么细致、耐心地来梳理这经济史、企业史了吧~历代经济变革得失也是写的很特别~
评分时间线到了千禧年后,不同时代的企业家要承受不同的命运,有各自的福分,也有各自的劫数,而这两者其实又是同一回事。上世纪九十年代的企业家是莽夫式的,拼的是人胆大,“舍得一身剐”,风风火火走过,最后断送于好大喜功无节制扩张,有点祸起萧墙的味道;而这一册里的案例则更令人唏嘘,这些企业家远比上一代更加聪明、有涵养有头脑,但时代决定企业体制,注定有一批精英要作为体制改革阵痛的陪葬品,他们并不一定是输给了自己,而是输给了一个时代,李经纬和潘宁的故事读来尤其令人唏嘘,他们在我看来几乎是企业家标杆一样的人物,却仍然被卷入洪流之中。我不禁思考,这一代企业家的宿命又是什么?我们以何立足,以何为傲,最后又是怎样一败涂地?我们会被怎样写入一本书里?它是怎样轻描淡写?它能穷尽一个时代的成败吗?
评分时间线到了千禧年后,不同时代的企业家要承受不同的命运,有各自的福分,也有各自的劫数,而这两者其实又是同一回事。上世纪九十年代的企业家是莽夫式的,拼的是人胆大,“舍得一身剐”,风风火火走过,最后断送于好大喜功无节制扩张,有点祸起萧墙的味道;而这一册里的案例则更令人唏嘘,这些企业家远比上一代更加聪明、有涵养有头脑,但时代决定企业体制,注定有一批精英要作为体制改革阵痛的陪葬品,他们并不一定是输给了自己,而是输给了一个时代,李经纬和潘宁的故事读来尤其令人唏嘘,他们在我看来几乎是企业家标杆一样的人物,却仍然被卷入洪流之中。我不禁思考,这一代企业家的宿命又是什么?我们以何立足,以何为傲,最后又是怎样一败涂地?我们会被怎样写入一本书里?它是怎样轻描淡写?它能穷尽一个时代的成败吗?
评分荡气回肠
评分气势和情怀上都比《激荡三十年》差多了,而且,内容也大半是重复的,收了《激荡三十年》的话,这套《大败局》意义不大,骗钱的嫌疑挺明显的。
看完了大败局一和二,最大的感受是很多公司的失败都是国内相关法律制度的欠缺所导致的,产权制度的欠缺、金融制度的不完善等等。 具体感受如下: 1. 和政府搞好关系,但不谈政治。 2. 即使与政府合作,也要弄清产权制度。 3. 创业初期可以搏,创业后期都是靠稳扎稳打才把公司越...
评分事情已经过去四年,但是放在民营企业的发展历史中来看,它就像发生在眼前。可以说,宏观调控和一个刚好奔波在苏州-南京列车上的大学应届毕业生几乎毫无瓜葛,可是朋友口中却不断提及,那时GDP开始成为普通民众都会挂在口头的词,而苏州作为GDP的绝对明星,几个异常关心城建和区...
评分一、 《大败局》从I到II,6年时间,吴晓波成熟了。 尽管与前作一样,《大败局II》还是在寻找中国企业的失败基因,但已经不再把目光局限于企业本身。当《败II》的视野更开阔,它找到的答案也就更丰富。 其实有很多时候,一个人,或者一个组织的失败并不是因为自己做错了什么,...
评分 评分事情已经过去四年,但是放在民营企业的发展历史中来看,它就像发生在眼前。可以说,宏观调控和一个刚好奔波在苏州-南京列车上的大学应届毕业生几乎毫无瓜葛,可是朋友口中却不断提及,那时GDP开始成为普通民众都会挂在口头的词,而苏州作为GDP的绝对明星,几个异常关心城建和区...
大败局2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