淩誌軍
生於上海,祖籍廣東,長在北京。現為人民日報社高級編輯、資深記者,也是暢銷書作傢。
他是當今中國時政作傢的代錶性人物,被譽為“中國的威廉•曼徹斯特”、當代中國記者的“標杆”。2003年《南風窗》年度人物。他的每一本書都引起巨大反響,擁有廣泛的讀者。他在過去十多年間陸續齣版9部著作,全部進入暢銷書排行榜。他的著作還以多種文字在世界各地齣版。
2007年,他罹患癌癥,以積極的心態和正確的思路應對治療,逐步康復,並以親身經曆寫下《重生手記》。
2000年齣版的《追隨智慧》,被媒體評為當年“最佳紀實文學”。
2003年齣版的《變化》,被中國大陸媒體評為“年度圖書”。同時在颱灣獲得“開捲好書奬”。
2003年齣版的《成長比成功更重要》(原名《成長》),9年來先後7次再版,38次重印,直到今天仍然深受讀者喜愛。
2005年齣版的《聯想風雲》,入選當年“最佳風雲榜”。並獲得“2005年度北京地區最佳版權輸齣圖書奬”。
2007年齣版的《中國的新革命》,被境內外媒體和研究機構評為當年“值得記憶的好書”“年度商業書”“最佳商業圖書”。
《重生手記:一個癌癥患者的康復之路》是一個癌癥患者從身陷絕境到逐步康復的親曆記,也是一位著名記者對當今中國癌癥醫療體係種種利弊的觀察和剖析,更是一部充滿智慧、勇氣和樂觀精神的人生勵誌書。2007年,淩誌軍被診斷為“肺癌,腦轉移”,即“肺癌晚期”。北京、上海兩地名醫會診,幾乎一邊倒地判定,活不過三個月。他和傢人陷入前所未有的恐懼中。真的沒有生路瞭嗎?外科、內科、中醫、“太醫”,分彆給齣瞭大相徑庭的治療方案。要不要手術?要不要做化療?應該相信什麼樣的醫生?該不該使用特效藥?該把性命托付給誰?他調整心態,積極搜集診療信息,甄彆真僞。他仔細觀察醫生的得失,也觀察病友的成敗,最終選擇瞭最佳的治療方案,走齣適閤自己的康復之路。五年瞭,他不僅活瞭下來,還活得越來越健康。他真切地認識到,癌癥不是絕癥,隻要不恐懼,不盲從,不走上錯誤的治療之路,癌癥患者就有更多生的機會。
海報:
1.一个提醒是,在借助医生的同时,不要放弃自己的判断力和选择权。作者可能不那么幸运,遇到了一些漫不经心的医生。要保持正常的思考,调节病人以及家属的情绪。把生命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2.读到的另外一个提醒是,"选择治疗方向,不仅要有病人自己的感觉,还要依靠医生的临床...
評分我是一名二年级的医科生,对于病理等医学知识比常人多一点点。但是离专业人员水平还有一段很长很长的路要走。所以,看这本的时候,我更倾向于把自己当做一个可能会患病的患者,而不是一个以后会治病的医生。 作者在这本书上面提出了很多很实在的现实。也提出了很多很有趣...
評分两个月前,我父亲被确诊肺癌。这期间经历了手术、术后恢复、复查几个阶段,接下来,遵照医生建议要进行四期化疗。父亲经历着身心双重的痛苦,也让我对生命的意义有了新的理解。 人在患癌前对自己的生命长度只有模糊的认识。一个人无论处在哪个年龄段,50岁、60岁、70岁还是80岁...
評分看这本书,是我很敬重的一位老师推荐,她是癌症患者,做过手术,偶尔也会做一次化疗,除了看上去头发白了,精神依旧很好。 作者的经历,可能与我们普通老百姓的现实生活相去胜远,但值得我们借鉴的,是作者对癌症的态度!值得我们反思的,是现在的医疗体制,也就是看病的难的问...
評分这是一本给癌症患者带来希望的书。去年初公公因肺癌去世,如果早看到这本书,我们就会对国内癌症治疗体制有更深的理解,也会避免一些过度治疗。此书以自己的亲身经历,阐述从患病,查病,开刀到痊愈的全过程。癌症患者其实有10%的人是可以自愈的,这个是和当前我国癌症病人生存...
2016年已讀076:承認作者所說,要做一個聰明的病人,有自己的甄彆力和判斷力,也不可否認,現今的醫療環境的確存在諸如門戶之見、壁壘森嚴甚至過度醫療的弊端,但對作者以一己經驗批判整個醫療體係的做法持保留態度。況且,將作者包裝為“腦轉移的肺癌晚期”患者、正規醫療途徑外以一己之力抗癌成功有誤導之嫌,作者的治療之路雖波摺重重,但最後的早期肺癌診斷是無可疑的,專傢的“化療可做可不做”即說明作者病情尚輕,而且個體差異性極大,個人經驗對他人的指導意義畢竟有限。治療是不可逆的,對重癥患者來說,有時一個選擇不是對與錯的差彆,而是生與死的分際,不要後悔自己的選擇就好。
评分好書,讀來自有收獲。但有幾個覺得不可思議的地方:一是一開始專傢們就認為是肺癌腦轉,但是原發竈隻有1cm,而且轉移路徑上跳瞭好多站(跳過縱膈,頸部,直接到腦瞭),這個肺癌腦轉的診斷實在是不怎麼站的住腳,不知道專傢們都怎麼瞭;而且,竟然最開始沒人關心這個關鍵的肺部原發竈,包括所有醫生和病人自己…… 二是對於肺部占位是否是肺癌,做個穿刺或者pet可以比較明確的診斷,很簡單,但竟然齣現瞭絕大部分醫生覺得不是而患者力排眾議選擇瞭直接手術……
评分用理性奪迴生命的典範。
评分2016年已讀076:承認作者所說,要做一個聰明的病人,有自己的甄彆力和判斷力,也不可否認,現今的醫療環境的確存在諸如門戶之見、壁壘森嚴甚至過度醫療的弊端,但對作者以一己經驗批判整個醫療體係的做法持保留態度。況且,將作者包裝為“腦轉移的肺癌晚期”患者、正規醫療途徑外以一己之力抗癌成功有誤導之嫌,作者的治療之路雖波摺重重,但最後的早期肺癌診斷是無可疑的,專傢的“化療可做可不做”即說明作者病情尚輕,而且個體差異性極大,個人經驗對他人的指導意義畢竟有限。治療是不可逆的,對重癥患者來說,有時一個選擇不是對與錯的差彆,而是生與死的分際,不要後悔自己的選擇就好。
评分賣得那麼貴。二星是給癌癥的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