淩誌軍
生於上海,祖籍廣東,長在北京。現為人民日報社高級編輯、資深記者,也是暢銷書作傢。
他是當今中國時政作傢的代錶性人物,被譽為“中國的威廉•曼徹斯特”、當代中國記者的“標杆”。2003年《南風窗》年度人物。他的每一本書都引起巨大反響,擁有廣泛的讀者。他在過去十多年間陸續齣版9部著作,全部進入暢銷書排行榜。他的著作還以多種文字在世界各地齣版。
2007年,他罹患癌癥,以積極的心態和正確的思路應對治療,逐步康復,並以親身經曆寫下《重生手記》。
2000年齣版的《追隨智慧》,被媒體評為當年“最佳紀實文學”。
2003年齣版的《變化》,被中國大陸媒體評為“年度圖書”。同時在颱灣獲得“開捲好書奬”。
2003年齣版的《成長比成功更重要》(原名《成長》),9年來先後7次再版,38次重印,直到今天仍然深受讀者喜愛。
2005年齣版的《聯想風雲》,入選當年“最佳風雲榜”。並獲得“2005年度北京地區最佳版權輸齣圖書奬”。
2007年齣版的《中國的新革命》,被境內外媒體和研究機構評為當年“值得記憶的好書”“年度商業書”“最佳商業圖書”。
《重生手記:一個癌癥患者的康復之路》是一個癌癥患者從身陷絕境到逐步康復的親曆記,也是一位著名記者對當今中國癌癥醫療體係種種利弊的觀察和剖析,更是一部充滿智慧、勇氣和樂觀精神的人生勵誌書。2007年,淩誌軍被診斷為“肺癌,腦轉移”,即“肺癌晚期”。北京、上海兩地名醫會診,幾乎一邊倒地判定,活不過三個月。他和傢人陷入前所未有的恐懼中。真的沒有生路瞭嗎?外科、內科、中醫、“太醫”,分彆給齣瞭大相徑庭的治療方案。要不要手術?要不要做化療?應該相信什麼樣的醫生?該不該使用特效藥?該把性命托付給誰?他調整心態,積極搜集診療信息,甄彆真僞。他仔細觀察醫生的得失,也觀察病友的成敗,最終選擇瞭最佳的治療方案,走齣適閤自己的康復之路。五年瞭,他不僅活瞭下來,還活得越來越健康。他真切地認識到,癌癥不是絕癥,隻要不恐懼,不盲從,不走上錯誤的治療之路,癌癥患者就有更多生的機會。
海報:
刚刚看到第四章,却忍不住想写书评。 我们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生命历程却有无限种,我们不可能把每一种人生都亲身经历一遍。但拥有经历才能拥有人生的智慧,谁一生下来不是懵懵懂懂无知幼稚的呢?作为一个阅历才20多年的90后,没有经历过如癌症等重大的疾病,所以也不能理解为...
評分两个月前,我父亲被确诊肺癌。这期间经历了手术、术后恢复、复查几个阶段,接下来,遵照医生建议要进行四期化疗。父亲经历着身心双重的痛苦,也让我对生命的意义有了新的理解。 人在患癌前对自己的生命长度只有模糊的认识。一个人无论处在哪个年龄段,50岁、60岁、70岁还是80岁...
評分在知乎看到一个问题:得了白血病,听说念地藏经能治好,该不该试试?想到已mark很久的《重生手记》和《重病之王》,便从图书馆借来看。 作为一个医学的研究生(非肿瘤科),从很厚的专业课本和很少的临床经验得来的,对癌症的认识是:癌症的病因有很多,遗传、生活...
評分要学会倾听来自身体的声音,疾病是身体激烈的反抗,让你停下来反思和纠正自己的生活方式。人们往往过度相信现代医学的力量而过度忽略长期进化的力量,过度相信手术、药物,而没有认识到合理的饮食,充实的睡眠,适量的锻炼,沐浴阳光,呼吸清风也是一种治疗。
評分生老病死真是平常。中国人能欢欣地谈论“生”,偶尔忧虑的谈到“老”,但关于“病”和“死”,好像真是一个默契的禁忌,避之则吉,从容又豁达的谈到它们,是异数。所以,于娟的《此生未完成》和凌志军的《重生手记》虽然病情不一,走下来的路长短不一,但他们共同之处面对生死...
對於自我的抗癌經驗,上升到太高的高度是否閤適?支撐其判斷的論據,基本都是報紙和不太權威的書籍,那麼這些判斷應該采信到何種程度?值得一讀的,是對醫生的不盲從、堅持自我判斷,以及自信樂觀的態度。
评分作者身份不低,可在我大天朝的醫療係統前不堪一擊。嚮書中提到的好醫生們緻敬。
评分好書,讀來自有收獲。但有幾個覺得不可思議的地方:一是一開始專傢們就認為是肺癌腦轉,但是原發竈隻有1cm,而且轉移路徑上跳瞭好多站(跳過縱膈,頸部,直接到腦瞭),這個肺癌腦轉的診斷實在是不怎麼站的住腳,不知道專傢們都怎麼瞭;而且,竟然最開始沒人關心這個關鍵的肺部原發竈,包括所有醫生和病人自己…… 二是對於肺部占位是否是肺癌,做個穿刺或者pet可以比較明確的診斷,很簡單,但竟然齣現瞭絕大部分醫生覺得不是而患者力排眾議選擇瞭直接手術……
评分100%還原
评分好書,讀來自有收獲。但有幾個覺得不可思議的地方:一是一開始專傢們就認為是肺癌腦轉,但是原發竈隻有1cm,而且轉移路徑上跳瞭好多站(跳過縱膈,頸部,直接到腦瞭),這個肺癌腦轉的診斷實在是不怎麼站的住腳,不知道專傢們都怎麼瞭;而且,竟然最開始沒人關心這個關鍵的肺部原發竈,包括所有醫生和病人自己…… 二是對於肺部占位是否是肺癌,做個穿刺或者pet可以比較明確的診斷,很簡單,但竟然齣現瞭絕大部分醫生覺得不是而患者力排眾議選擇瞭直接手術……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