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手记

重生手记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凌志军

生于上海,祖籍广东,长在北京。现为人民日报社高级编辑、资深记者,也是畅销书作家。

他是当今中国时政作家的代表性人物,被誉为“中国的威廉•曼彻斯特”、当代中国记者的“标杆”。2003年《南风窗》年度人物。他的每一本书都引起巨大反响,拥有广泛的读者。他在过去十多年间陆续出版9部著作,全部进入畅销书排行榜。他的著作还以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地出版。

2007年,他罹患癌症,以积极的心态和正确的思路应对治疗,逐步康复,并以亲身经历写下《重生手记》。

2000年出版的《追随智慧》,被媒体评为当年“最佳纪实文学”。

2003年出版的《变化》,被中国大陆媒体评为“年度图书”。同时在台湾获得“开卷好书奖”。

2003年出版的《成长比成功更重要》(原名《成长》),9年来先后7次再版,38次重印,直到今天仍然深受读者喜爱。

2005年出版的《联想风云》,入选当年“最佳风云榜”。并获得“2005年度北京地区最佳版权输出图书奖”。

2007年出版的《中国的新革命》,被境内外媒体和研究机构评为当年“值得记忆的好书”“年度商业书”“最佳商业图书”。

出版者:湖南人民出版社
作者:凌志军
出品人:
页数:278
译者:
出版时间:2012-10
价格:35.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543887374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健康 
  • 癌症 
  • 凌志军 
  • 重生手记 
  • 康复 
  • 重生 
  • 医学 
  • 死亡 
  •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重生手记:一个癌症患者的康复之路》是一个癌症患者从身陷绝境到逐步康复的亲历记,也是一位著名记者对当今中国癌症医疗体系种种利弊的观察和剖析,更是一部充满智慧、勇气和乐观精神的人生励志书。2007年,凌志军被诊断为“肺癌,脑转移”,即“肺癌晚期”。北京、上海两地名医会诊,几乎一边倒地判定,活不过三个月。他和家人陷入前所未有的恐惧中。真的没有生路了吗?外科、内科、中医、“太医”,分别给出了大相径庭的治疗方案。要不要手术?要不要做化疗?应该相信什么样的医生?该不该使用特效药?该把性命托付给谁?他调整心态,积极搜集诊疗信息,甄别真伪。他仔细观察医生的得失,也观察病友的成败,最终选择了最佳的治疗方案,走出适合自己的康复之路。五年了,他不仅活了下来,还活得越来越健康。他真切地认识到,癌症不是绝症,只要不恐惧,不盲从,不走上错误的治疗之路,癌症患者就有更多生的机会。

海报:

具体描述

读后感

评分

评分

看这本书之前,我不知道中国人和欧美人对癌症的认识有这么大的差别;我不知道中国人对癌症的恐惧以及猛烈的治疗方案已经过头;我不知道中国的癌症治愈率竟然是美国的1/5;我更没有意识到大部分专家医生看的不是活生生的病人,而是冷冰冰的病例——我以为,在世界的任何一...  

评分

看这本书之前,我不知道中国人和欧美人对癌症的认识有这么大的差别;我不知道中国人对癌症的恐惧以及猛烈的治疗方案已经过头;我不知道中国的癌症治愈率竟然是美国的1/5;我更没有意识到大部分专家医生看的不是活生生的病人,而是冷冰冰的病例——我以为,在世界的任何一...  

评分

没有经历过的人是很难有深层次的体会的,我已经开始认同这点。 所以不敢说真的对这本书的内容有完全的体会。 读这本书时,带着心灵上的伤痛。 我把心理上的伤痛当成作者的癌症一样去体会,多谢带来的生命的启示。 启示一:生命旅程的本质是一个人。 我们一个人呱呱坠地来到这...  

评分

用户评价

评分

2016年已读076:承认作者所说,要做一个聪明的病人,有自己的甄别力和判断力,也不可否认,现今的医疗环境的确存在诸如门户之见、壁垒森严甚至过度医疗的弊端,但对作者以一己经验批判整个医疗体系的做法持保留态度。况且,将作者包装为“脑转移的肺癌晚期”患者、正规医疗途径外以一己之力抗癌成功有误导之嫌,作者的治疗之路虽波折重重,但最后的早期肺癌诊断是无可疑的,专家的“化疗可做可不做”即说明作者病情尚轻,而且个体差异性极大,个人经验对他人的指导意义毕竟有限。治疗是不可逆的,对重症患者来说,有时一个选择不是对与错的差别,而是生与死的分际,不要后悔自己的选择就好。

评分

对于自我的抗癌经验,上升到太高的高度是否合适?支撑其判断的论据,基本都是报纸和不太权威的书籍,那么这些判断应该采信到何种程度?值得一读的,是对医生的不盲从、坚持自我判断,以及自信乐观的态度。

评分

搁置很久的一本书,在爷爷住院期间终于翻开,竟是一气读下。对智者来说,生老病死没那么难,难的是即便生死如一,想生的心还是那么跳跃、那么自然——这恐怕是人之本能,无关修为。凌志军以一个记者的眼光,洞察着自己的病躯和中国医疗界的痼疾,病魔似乎在他那里成了一个谜语,而不是威胁。最终,他交出答卷,没被医生害死,也没被癌症击倒,成了开篇说的第四种人,真替他高兴!这本书的意义在于:你对生死的态度,决定了你和死亡的距离;你对生死的智慧,决定了你掌控生命的权力;你对爱的热爱,决定了你是否已在天堂。10.6读毕。

评分

作为一个病患专业户提前备课,结果看到最后居然有点感动。虽然作者竭力中立还是偏激否认了中国大部分医生,嘛。。一味捧外国大夫不好。虽然很大程度上的确如此。。。然后不管什么病,他人方法都只能借鉴不能复制,比如作者的肿瘤就比较特殊。但是作者的心态还是可以学习的。

评分

100%还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