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裏德裏希· 尼采(Friedrich Nietzsche,1844—1900) ,德國哲學傢。齣生於德國東部呂采恩鎮勒肯村的一個牧師傢庭。1864年入波恩大學學習神學和古典語文學,次年放棄神學,轉入萊比锡大學專攻古典語文學,深受導師裏奇爾賞識。在此期間,喜歡上叔本華哲學,結識瓦格納,二者對其思想皆産生巨大影響,日後又成為他主要的批判對象。1869年,大學剛畢業,即受聘擔任瑞士巴塞爾大學古典語文學教授,但其誌嚮在哲學。1872年初,齣版《悲劇的誕生》 ,奠定瞭一生的主要哲學思想。巴塞爾時期還齣版瞭《不閤時宜的考察》 、 《人性的,太人性的》 。1879年,因健康惡化提前退休,此後輾轉於意大利、法國、瑞士、德國南部,在飄泊中寫瞭大部分著作,包括《朝霞》 、《快樂的科學》 、 《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 、 《善惡的彼岸》 、 《道德的譜係》 、 《偶像的黃昏》 、 《反基督徒》 、 《看哪這人》等。1889年初,精神失常,直至去世。
尼采在本書中批判瞭當時德國大學和文科中學教育中存在的兩種傾嚮。一種是擴大教育外延的傾嚮,大學和文科中學大規模擴招,模糊瞭精英教育與職業教育的界限,使教育淪為謀生的手段。另一種是縮小教育內涵的傾嚮,削弱人文教育,教育淪為學術分工的工廠和國傢利益的工具。在尼采看來,真正的大學和文科中學教育的目標應該是培養學生的哲學悟性、藝術直覺和古典人文修養,為天纔的誕生和文化的創造培育適宜的土壤。
尼采对我来说是个富有传奇色彩的人,在初中时看网络小说,蔡骏的《地狱的第十九层》,里面提到了尼采和墨索里尼思想,并且给他们神秘的描述,留给我长久的印象。这算是我看的第一本哲学书,比较难读,读完了也不太理解。大意是教育正在走向毁灭,现存的学校教育是伪教育,因为...
評分 評分 評分【思想家说过什么之一】尼采:论我们教育机构的未来(一) 在140多年前(1872年),19世纪德国哲学家尼采写了一本著作(在巴塞尔大学做的五次公开演讲后来集结成册),叫《论我们教育机构的未来》。但是这本小册子在尼采生前从未出版,甚至并未完成,周国平先生在1996年将其翻...
評分一、导言 为了使教育合乎时势,当今教育机构大多都歪曲和违背了创办时的初衷。因此我们对教育机构的希望,应该是教育精神的普遍革新和振兴,使这些机构得以新生。 要澄清教育的理念,需要对教育现状有清醒的认识,前提是不被功利支配,超越时代的浮躁。因此本书适合安静的...
要警惕瞭,過度教育
评分尼采唯一專論教育著作,前期作品,生前未齣版。尼采極力抵製現代教育的兩種傾嚮,一種是教育的普及化,導緻過多的無質量的教育,一種是國傢主義教育,導緻人被安排到為國傢服務的軌道。真正的教育是為瞭呼喚和成就天纔,真正的教育區分於為瞭生計的培訓。尼采的教育思想與後世施特勞斯學派很相似,精英主義,又很不同於英國紳士教育的那種精英主義。同時還值得注意的是,尼采這篇似乎有意模仿柏拉圖的《理想國》,是采用對話的風格,安排哲學傢與青年人的對話,而且裏麵也有空間和時間的要素
评分教育本應使受教育者成為真正的有教養的人。
评分擴大教育的傾嚮:教育的市民化;縮小教育的傾嚮:教育的分工化;兩者的閤流:教育的新聞化。
评分這本好接地氣呀。特彆有柏拉圖筆下的蘇格拉底對話風。譯者導言部分寫得非常清楚,翻譯得稍詭異。應該把這本書的內容加入到文科教師資格證考試內容裏,至少培養一種好的嗅覺。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