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里德里希· 尼采(Friedrich Nietzsche,1844—1900) ,德国哲学家。出生于德国东部吕采恩镇勒肯村的一个牧师家庭。1864年入波恩大学学习神学和古典语文学,次年放弃神学,转入莱比锡大学专攻古典语文学,深受导师里奇尔赏识。在此期间,喜欢上叔本华哲学,结识瓦格纳,二者对其思想皆产生巨大影响,日后又成为他主要的批判对象。1869年,大学刚毕业,即受聘担任瑞士巴塞尔大学古典语文学教授,但其志向在哲学。1872年初,出版《悲剧的诞生》 ,奠定了一生的主要哲学思想。巴塞尔时期还出版了《不合时宜的考察》 、 《人性的,太人性的》 。1879年,因健康恶化提前退休,此后辗转于意大利、法国、瑞士、德国南部,在飘泊中写了大部分著作,包括《朝霞》 、《快乐的科学》 、 《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 《善恶的彼岸》 、 《道德的谱系》 、 《偶像的黄昏》 、 《反基督徒》 、 《看哪这人》等。1889年初,精神失常,直至去世。
尼采在本书中批判了当时德国大学和文科中学教育中存在的两种倾向。一种是扩大教育外延的倾向,大学和文科中学大规模扩招,模糊了精英教育与职业教育的界限,使教育沦为谋生的手段。另一种是缩小教育内涵的倾向,削弱人文教育,教育沦为学术分工的工厂和国家利益的工具。在尼采看来,真正的大学和文科中学教育的目标应该是培养学生的哲学悟性、艺术直觉和古典人文修养,为天才的诞生和文化的创造培育适宜的土壤。
天才被我们的教育和我们这个时代彻底埋没了。我们在沿着尼采所批评的"教育“道路上走了太远了。以至于,我们会误认为,正确的东西是那么荒诞可笑。 尼采说,教育的目标是了延续天才,有了他们,这个平庸的社会才有可能看到一些被照亮的希望。但是,这个世界已经发生改变。我们...
评分感谢周国平老师,有了他的导读,能更好理解尼采对教育的看法。好的哲学家对事物总能做出一定预判,尼采在他那个新闻刚刚发展的年代就敏锐感知到了教育的其中一种困境。整本书尤其是第二部分,一直感受着尼采的愤怒。 1 真教育机构与真教育 尼采心中什么才是“真教育机构”?我...
评分尼采深刻提出了当时他那个时代生计机构与教育机构的对立,现在在我们的国家看来也是非常有远见的,按照尼采的标准,可以说我们不存在真正的教育机构。人们受教育也是为了未来天才的出现提供适宜天才成长的土壤,而并不是每个人都要变成天才,因为天才总是凤毛麟角,极其稀少的...
评分尼采对我来说是个富有传奇色彩的人,在初中时看网络小说,蔡骏的《地狱的第十九层》,里面提到了尼采和墨索里尼思想,并且给他们神秘的描述,留给我长久的印象。这算是我看的第一本哲学书,比较难读,读完了也不太理解。大意是教育正在走向毁灭,现存的学校教育是伪教育,因为...
评分- (这就是写给我的!我就是那个哲学家弟子,是那个企望从孤独中生出自信的教师,是急于自救的学生。写的就是我了!我狂喜。我悲恸。我热泪盈眶。呀——) ———— 不是书评 仅代表个人体验 ———— 我在去年之前未曾仔细考察过教育问题,一来自觉它对我的改造不一定起效,二...
教育本应使受教育者成为真正的有教养的人。
评分嘿!疯子,你真是超越时代的天才。我们都知道,上帝最爱他的逆子。
评分至于精英教育,尼采对人的品性的默认假设让我困惑。教长说教育是必须的,因为人都有天生的品性,遗传的品性,以及因教育而得的后天品性。而教育必须有三层——物质、人文以及灵性——缺一不可。
评分在飞机上看的,要再看一遍
评分尼采在1872年做的教育预言,正在印证在我们现代的教育体系上:第一种是尽量的扩大和普及教育的冲动,第二种是缩小和削弱教育内涵的冲动。导致的结果是受教育的人越来越多,但是教育程度越来越浅薄。教育沦为谋生的手段和国家利益的工具。而教育的趋势和新闻不谋而合:受众的广大和内容的浅薄。我们这个时代出不了天才,因为大学教育的目的是庸众。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