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标签: 哈罗德·布鲁姆 文学评论 文学理论 文学 外国文学 文学史、文学批评及理论 文学批评 美国
发表于2025-05-05
西方正典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在女性主义、多元化主义、文化唯物主义、新历史主义、非洲中心论等各种新潮理论引领风骚之际,哈罗德·布鲁姆逆流而立,力拒文学批评的意识形态化,重申智识与审美标准的不可或缺。在本书中,布鲁姆高扬“审美自律性”的主张,一仍其“影响的焦虑”理论,以莎士比亚为西方经典的中心,并在与莎氏的比照中,考察了从但丁、乔叟、塞万提斯一直到乔伊斯、卡夫卡、博尔赫斯、贝克特等的二十多位西方一流作家,揭示出文学经典的奥秘所在:经典作品都源于传统与原创的巧妙融合。《西方正典》为解读数百年来西方伟大作家和重要作品提供了引导,无疑会激发你重温经典的欲望,但它绝不只是一份西方文学作品的必读书目,其中融合了对学识的喜爱和对审美的激情,才华横溢而又雄辩无碍地维护了一种统一连贯的文学文化,在从往后的岁月里,它将引领我们重拾西方文学传统所给予了阅读之乐。
哈罗德·布鲁姆,1930年出生于纽约,先后就读于康奈尔大学和耶鲁大学,1955年起在耶鲁大学任教。早期研究浪漫主义诗歌,曾出版过论布莱克、雪莱、叶芝、斯蒂文斯等英美诗人的专著。除先前提到《影响的焦虑》、《西方正典》之外,他还著有《误读之图》、《卡巴拉犹太神秘哲学与批评》、《诗与隐抑》以及即将出版的新作《耶稣和亚维:神圣之名》(Jesus and Yahweh:The Names Divine)。作为一个批评家,布鲁姆主要研究领域包括诗歌批评、理论批评和宗教批评三大方面,而英国浪漫主义诗歌、后期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和犹太教的诺斯替主义与喀巴拉主义则是这些批评的主要对象。在美国,布鲁姆绝对算得上是一个大牌的学者和批评家。他以其独特的理论建构和批评实践被誉为是“西方传统中最有天赋、最有原创性和最具煽动性的一位文学批评家”。
哈罗德是个彻头彻尾的莎士比亚控,控到了看什么都像莎士比亚的程度。但的确这个年代,这么老派扎实的文学批评家真不多了,致敬。
评分羡慕Harold Bloom 8-15岁时酷读经典。但这本书非我所爱的风格,除了序言和理论论述“经典悲歌”之外,大部分只翻了一下,不能在没有经典阅读的情况下去详读评论。Bloom持一种反憎恨学派的个体审美主义,认为经典都是个体纯审美的产物,超出社会体制影响之外,经典在竞争中产生。Bloom的评论是汪洋恣肆的,但似乎缺乏约束或内在的理论严格性。譬如“经典的中心:莎士比亚”一章,我就读不出来其理由,并且将莎士比亚高举到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和康德等人之上,也是文学系才有的做法罢?
评分有這麼屌的人生態度,審美什麼的已經無所謂了。
评分喜欢这种有偏见论调 又有个人独特阐发的谈阅读 谈那些大家与经典文学的文论。清晰 广博 深厚之中又不失轻盈。当然 到头来 其实不必去执著于「正」或「经典」 但一定要去扩展自己阅读的边界与深度 进而培养自己的旨趣与口味。这本身就是阅读 是书的赐福。
评分經典和大師就不多說了,但讓人很明顯感覺到了他理論上的簡單和匱乏,最根本的是,我實在受夠了他的影響的焦慮理論
非常哀沉的序与结语,像是对文学和比较文学的悼词。布鲁姆说,如果不是生在30年代而是生在70年代,绝无可能研究文学。那我辈又是怎样的异类呢?“文学的传播就是文学的终结”,不错,传播把文学扩大到文化的范围内。大家觉得文学这个圈子太小了,于是用文化来终结它。创...
评分2005-11-14 南方都市报 图书诊室 一号对象 《西方正典》中译本 鉴定:此书一方面没有注释,加上译名不规范,很多时候读者都猜不出书里讲的是谁以及是什么书。还有很多一望可知的错漏比前几年出版的文学理论书要多出很多,这与这本书的重要性有些不...
评分这是一本让我愉悦的书。酷似金庸小说的架构,加上并无注释的散文风格。对经典审美标准是否成立?经典会不会消亡的争吵,我已经没什么兴趣。这场对憎恶学派(school of resentment)的战争在理论上基本输了,但萦绕在文字间的一种悲情仍然动人。 我珍惜关于具体作家的感受,一个...
评分哈罗德·布卢姆有一种濒临灭绝的珍稀生物的气质,至少他有自视为一种衰亡了的伟大传统的最后捍卫者的倾向。对这个传统,我今天突然找到了一个准确的表达,那就是:对文学的爱。其实,简单地把布卢姆自己树立的敌人——“憎恨学派”——反过来,也就得到了他自己的定位。因此,...
评分按:进入文学研究领域之后,文学阅读时间反而急剧减少,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近些日子手边没有什么特别紧要的事情,突然想重新翻看那些几年前、十几年前读过的文学作品。读书人都知道,重读是一件甚美妙的事,看看当时那些旁批,随手写来的很多感想现在都觉得似乎有些隔膜,...
西方正典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