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英时,安徽潜山人,1930年生于天津。1950年至1955年就读于香港新亚书院及新亚研究所,师从钱穆先生。1956年至1961年就读于哈佛大学,师从杨联陞先生,获博士学位。曾任密西根大学、哈佛大学、耶律大学教授、香港新亚书院院长兼中文大学副校长。现任普林斯顿大学讲座教授,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著有《汉代中外经济交通》、《历史与思想》、《史学与传统》、《中国思想传统的现代诠释》、《文化评论与中国情怀》、《中国文化与现代变迁》、《历史人物与文化危机》、《士与中国文化》、《方以智晚节考》、《论戴震与章学诚》、《红楼梦的两个世界》、《中国近代思想史上的胡适》、《陈寅恪晚年诗文释证-兼论他的学术精神与晚年心境》、《犹记风吹水上鳞-钱穆与现代中国学术》、《现代儒学论》等。
本书是关于宋代文化史与政治史的综合研究,尤其注重二者之间的互动关系。宋代士阶层不但是文化主体,而且也是一定程度的政治主体,过去的史学界对此也已或隐或显地有所察识。怎样将这一论断建立在可以客观检证的历史事实之上,才是专业史学的本格任务。所以宋代士大夫的思维结构与行动模式在这部研究中占据了轴心的位置,本书副题主要即取义于此。
先说一下读罢此书后的切近感受。 本书虽属史学著作,却非局限于史学。诚如作者所言“我在史学研究上是一个多元论者”。首先,政治史与文化史交互为用。政治史的处理对象主要是权力结构及其实际运作,文化史涉及所研究时代的种种观念和理想,并把它们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
评分【簡 述】本文以“權利世界中的理學家”為題,由此展開對思想史外朱熹的介紹。但并不以朱熹的生平故事為記敘對象,而是希望從描繪他所身處的時代背景同政治文化特征入手去解釋朱熹的時代意義。文章大致可分為四個部分,分別是「背景」、「理想」、「現實」、「歷史」,每一部分...
评分读余英时《朱熹的历史世界》的重要原因,是对朱熹的兴趣。确切地说,是想真正了解朱熹,看能不能通过对他的了解,改变以前对于他形成的肤浅而片面的认识。 书的丰富大大出乎了我的意料。余英时在书中,不是给朱熹做传,而是以他为中心线索,建构了南宋的一段历史。这段历史,...
评分 评分推荐一本自己刚开始看的书,怎么说也是很莽撞,既然没看完,更不用说看懂,那凭什么给大家推荐呢?好在只是推荐,并不承担全面深刻评价的责任,好比看到一个美丽的花园,还没游览完,就赶紧招呼伙伴们来看看,这么做应该是允许的吧。本着这样的想法,写下这篇文字。 最近...
至少还可以再读两遍。
评分余英时这部《朱熹的历史世界》,至少从形式上,想要突破思想史观念史,注重概念,而不重视政治的偏向,因此这部书中对于自北宋至南宋一系列则士大夫从政的历史一一列举出来。但是,这部书顶着名头是朱熹研究,那么这本书就不可能仅仅是宋代士大夫研究,而且还是理学士大夫的从政史,但是仔细阅读后,就发现余英时将理学士大夫拉入到政治世界,其实真正从政的理学士大夫仍不过是二程到朱熹、叶适、陆象山等几个人而已,但是他们在政治上并没有太过亮眼的表现,反而是他们的政敌,无论是王安石,还是南宋的官僚集团,表现要更为有特色一些,结果本书大部分篇幅都在论证王安石的致用和南宋官僚对于理学士大夫的迫害。思想史写成政治史,这也是余氏的思想史风格了,政治斗争,皇权禅让,都成了思想概念诠释的中心。本书的最后四分之一都是朱熹死后的历史。
评分准备考试,断断续续读了三个月才毕事。精彩之处俯拾即是,但有些论证终不免于钩心斗角,使人依违难定。
评分此书所谓的“历史世界”含义甚广,就朱熹个人而言,此一历史世界并非只是外在于朱熹个人的时代背景,而且是他所参与其中的生活世界;这一“历史世界”又不是指朱熹的全部个人生活史,而主要是指朱子生活所在的政治世界,即他的政治交往、政治关系、政治活动;同时,又指与朱熹相关联的国家政治生活与政治文化,在时间上则特别关注于十二世纪最后20年。这个领域的研究显然是以前朱熹的研究者所忽视的。还应当指出,此一历史世界并不是与思想无关的行动集合,所以历史世界的研究并非与思想全然无关,在这个意义上,毋宁说作者在提供朱熹历史世界的广阔背景的同时,亦欲通过对历史世界的叙述,突显出朱熹的政治关切、政治主张、政治理想,突显朱熹的政治文化观念,进而呈现当时士大夫群体的政治文化。这样一种研究自然不可避免地涉入于政治史的领域。
评分准备考试,断断续续读了三个月才毕事。精彩之处俯拾即是,但有些论证终不免于钩心斗角,使人依违难定。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