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賽亞·伯林爵士(Sir Isaiah Berlin,1909—1997)
英國哲學傢、觀念史學傢、20世紀著名自由主義知識分子。生於俄國猶太傢庭,童年目睹俄國革命,1921年隨父母前往英國。1928年進入牛津大學攻讀哲學,1939年藉撰寫《卡爾·馬剋思》的契機轉嚮觀念史研究。1957年就職牛津大學社會與政治理論教授,發錶具有開創性的“兩種自由概念”演說,同年獲封爵士。參與創辦牛津大學沃爾夫森學院並齣任首任院長。作為傑齣的觀念史學傢和學科主要奠基人,先後被授予耶路撒冷文學奬和伊拉斯謨奬。
●20世紀著名自由主義知識分子,用觀念的演變解讀曆史的暗流
●囊括諸多經典伯林議題,瞭解20世紀思想潮流的入門佳作
●依據普林斯頓2013年修訂版,新增名傢前言,首刊伯林未齣版文字
●全新“伯林文集”,典雅裝幀,宜讀宜藏
書齋裏生長起來的觀念,為何擁有改變世界的力量?
《觀念的力量》收錄伯林此前不曾集結成書的22篇文章,從伯林對自身學術道路的梳理,到令他成名的俄國思想傢研究,再到令他享譽世界的自由論述,無不以優雅的文字和磅礴的論證,證明偉大的觀念可以革新人類對世界、對自身的理解,而可怕的 觀念也可以給世人帶來厄運和災難。
馬剋思主義、浪漫主義、自由和猶太復國主義,伯林對這些迥然不同的觀念的論述都包含在這部精彩的文集中……觀念不再僅僅是觀念,沒有人能像伯林這樣,將它們光輝或不那麼光輝的曆史,都抽絲剝繭地寫齣來。
——尼古拉斯·費恩《星期日獨立報》
這部可讀性極強的著作涵蓋瞭伯林最為關鍵的研究領域。它很顯然是為伯林思想的入門佳作……所有與伯林緊密相關的論述,尤其是自由和人類價值,都可以在這裏找到。
——諾埃爾·馬爾科姆,《星期日電訊報》
[本書]不僅用清晰通透的方式把握住觀念在曆史上具備的力量,並且告訴我們該如何運用伯林的思想來理解當今世界所發生的一切。
——美國外交專傢斯特羅布·塔爾博特
以赛亚.伯林《观念的力量》 自由的两种意义(消极的自由与积极的自由)之间的区别:在第一种意义下,亦即消极意义下,自由指没有阻碍我们行为的人为障碍。在第二种意义下,亦即积极意义下,如果我们掌控着自己的目标,决定着自己的命运,能够在达成目标时实现自身之中的至善,...
評分我的学术之路 一元论 17—18世纪,自然科学所取得的辉煌成就令人目不暇接。爱尔维修、霍尔巴赫、达朗贝尔、孔狄亚克,以及天才的宣传家伏尔泰和卢梭认为,如果发现了正确方法,我们就能找到社会、政治、道德以及个人生活的根本真理——在研究外部世界的过程中,这种真理已经取得巨大...
評分以赛亚.伯林《观念的力量》 自由的两种意义(消极的自由与积极的自由)之间的区别:在第一种意义下,亦即消极意义下,自由指没有阻碍我们行为的人为障碍。在第二种意义下,亦即积极意义下,如果我们掌控着自己的目标,决定着自己的命运,能够在达成目标时实现自身之中的至善,...
評分伯林的东西译成中文的已经有很大一部分,基本上靠的是译林出版社那套“人文与社会”的功劳。马上还要出版的据说有《扭曲的人性之材》、《个人印象》等等。其实,三联书店的“学术前沿”系列就曾有过“伯林著作两种”的预告,一种是《人的恰当研究》,还有一种就是这本《观念的...
評分我的学术之路 一元论 17—18世纪,自然科学所取得的辉煌成就令人目不暇接。爱尔维修、霍尔巴赫、达朗贝尔、孔狄亚克,以及天才的宣传家伏尔泰和卢梭认为,如果发现了正确方法,我们就能找到社会、政治、道德以及个人生活的根本真理——在研究外部世界的过程中,这种真理已经取得巨大...
伯林是一個非常關注哲學當下意義的哲學傢,他對很多觀念的思考對我們的當下仍有鏡鑒意義。
评分https://athenacool.wordpress.com/2019/05/14/%e6%a6%82%e5%bf%b5%e4%b8%8e%e8%8c%83%e7%95%b4%e3%80%81%e8%a7%82%e5%bf%b5%e7%9a%84%e5%8a%9b%e9%87%8f%ef%bc%9a%e4%b8%80%e5%8f%a5%e8%af%9d%e4%b9%a6%e8%af%84/
评分有關觀念史的文論集,篇目的長短和力度不一,寫俄羅斯知識分子和猶太人的幾篇最好。拋開內容不談,很是羨慕伯林宏闊精準的錶達力瞭,單看他語言錶述就極受用,看他如何開篇,如何引據,如何鋪排論證,如何收束,思所及,筆所至,雲附龍體一般,實為嘆服。
评分未曾齣版的文章閤集 首次與國內讀者見麵 喜歡伯林的朋友不要錯過啊
评分瞭解自 由主義,伯林不容錯過。他很多概念大傢都很熟悉瞭,這本書給人關於其人觀念的概覽與入門。 更難得的是,他從不故弄玄虛。我常說,英式自 由 主義的平易近人和經驗主義取嚮,總讓我懷疑自己沒看懂其中微言大義。沒有微言大義,人人皆可理解,或許就是最大的微言大義。觀念的力量,不容小覷,正如伯林開篇引用德國詩人海涅的話,“不要低估觀念的力量;教授的平靜書齋裏生長起來的哲學觀念,能夠摧毀一種文明。” 有意思的小發現是,伯林最後一篇文章是給中國人寫的。1996年,伯林八十七歲,他收到中國武漢大學哲學教授歐陽康的一封信,請他綜述其觀念,他居然同意瞭,這本書也收錄瞭。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