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朗索瓦·硃利安(Francois Julien,又譯於連、餘蓮;1951- ),法國當代著名哲學傢、漢學傢,畢業於巴黎高等師範學校,曾任法國中國研究會會長、巴黎第七大學東亞係係主任、國際哲學院院長。2010年漢娜·阿倫特政治哲學奬得主。法國大學研究所研究員,現為巴黎人文之傢基金會世界研究學院“相異性教席”教授。主要著作有《魯迅,寫作與革命》《過程與創造》《迂迴與進入》《道德奠基》《聖人無意》《經由中國——從外部反思歐洲》《平淡頌》《時間論》《大象無形》《從“存在”到“生活”:中歐思想關鍵詞》《美,這奇特的理念》《論普世》等。
譯者杜小真(1946— ),1978年開始從事法國哲學教學和研究,曾任北京大學哲學係教授,法國哲學研究中心主任。主要著作有《一個絕望者的希望——薩特引論》《自由與存在的重負》《遙遠的目光》《勒維納斯》《遠去與歸來》等。主要譯著有《西西弗神話》《聲音與現象》《自我的超越性》《古希臘的神話與宗教》《想象》《迂迴與進入》《宗教》《論愛》等,並發錶相關譯文多篇。
把中國文明作為重新思考西方古希臘傳統的中介,作者要嚮西方人展示,與“正麵”針鋒相對的“迂迴”——這另一種意義策略得以建立的邏輯及其特殊的有效性。一個西方學者通過對中國古代經典的解讀,發現瞭一種並不意在本質普遍性的“記號”的話語,中國文化的暗含意義的豐富與智慧的價值由此而生,距離如何成為有效的源泉?或換言之,迂迴憑什麼得以提供進入?
从上世纪末起,中国艺术家开始在各种双年展中抛头露面:蔡国强的许多作品便是用宣纸和火药作成;徐冰在空旷的房间里洒满911废墟的灰尘,并在房间的中心遗下“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的禅语……。再看如今孔子学院在世界各地落户开花,我们隐约有了这样的印象:中西文化正在...
評分 評分几乎比任何中国人的思辨都要成功。 迄今为止,我读过的最“有效”的两本关于中国的文化哲学,就是任不寐的《灾民论》和这本书。不过于连的思路必须要回溯到春秋时期才可以,这可以说是西方哲学的一种常规思维——就像他们似乎谈论什么都要回溯到苏格拉底一样。 不过显然这只...
評分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評分迂回作为一种方法和手段,在怎么样的程度上能成为一种进入? 最喜欢里面的《云和月》。呵呵 好看
讀完硃利安新書《迂迴與進入》,一脈貫之,把東方體係的興發、氣、象、情景、卮言做瞭西方式開采。西方的主客體思維下對象叫“物”,東方用東-西,西方叫景,東方叫山-水,西方講意誌行動,東方叫因勢利導,都是不做二元對立,而是消隱主體,與世界融為一體。
评分雖有重描之嫌,鞭闢入裏,孔孟老莊至李杜金聖嘆,感而遂通天下
评分跟我的想象有差距。不算特彆喜歡,特彆是前麵的章節。但十三十四章十五章值五星。
评分讀得特彆開心
评分「更普遍地講,由於對言語持保留態度,由於鍾情於“不-說”,中國傳統使我們意識到我們清楚知道的而又可能從未給予足夠重視的東西:從古希臘開始,我們信任言說和解釋的力量。因為,言說和解釋的力量是西方在製度方麵建立的最重要的東西——民主和正義機構(法庭、議會)——的基礎。這種力量與哲學研究相混起來:柏拉圖說,思維與話語是同一個東西,因為思維本身就是內心“無聲”的對話(孔子卻說:“默而識之”。中國人一再重復這種說法);他甚至把宗教改造為神學(在中國則相反,我們會為她沒有教義信條而驚奇,而且因為沒有信條,也沒有宗教戰爭)。最後,當西方傳統意識到(對神明)難以描述的東西時,那就由上帝說話,西方傳統求助於啓示的話語。在中國,“天”是不說話的。或更準確地說,就像孔子說的那樣:“天何言哉?”」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