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社会和礼仪

明清社会和礼仪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科大卫(David Faure),普林斯顿大学社会学博士。曾任教于印第安纳州立大学、牛津大学,现任香港中文大学历史系比较及公众历史研究中心主任、香港中文大学—中山大学历史人类学研究中心主任、香港中文大学伟伦历史学研究教授,近年致力于中国社会的历史人类学研究。主要 著 作有《皇帝和祖宗:华南的国家与宗族》、《近代中国商业的发展》等。

出版者: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科大卫
出品人:
页数:360
译者:曾宪冠 译
出版时间:2016-8-1
价格:58.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303208364
丛书系列:新史学&多元对话系列
图书标签:
  • 明清史 
  • 社会史 
  • 历史 
  • 科大卫 
  • 海外中国研究 
  • 文化史 
  • 历史人类学 
  • 明清 
  •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本书客观地记录了一些可观察的地方礼仪传统的表达(也可称之为“有意义的礼仪标签”),这些标签包括同地方宗教和祖先祭祀紧密联系的文字传统、地方神祇的故事、村民自己或和尚道士所演绎的乡村仪式、建筑的特征等,并重构了这些礼仪所应用到的地方制度的历史。通过个案研究,对于统一的中国社会进行了详细的论证,重建了地方社会如何获取及认同自身特性的历史,以及地方社会如何接受并整合到一个大一统的文化的历史,展现了中国社会的独特性和复杂性。

具体描述

读后感

评分

也许,我们今天认知中的“传统社会”只有400年历史。科大卫教授的研究聚焦于早期近代中国的礼仪、宗族,以及商业,处理如此复杂议题的十几篇文章,今年以《明清社会和礼仪》的题目编集出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这些精彩的研究也许会概念有关“传统社会”的“常识”。...

评分

关于华南学派的诞生,学界一直流传着以下故事。1939年抗战正酣时,还在永安福建银行经济研究所任职的傅衣凌,为了躲避日军的轰炸,逃到城外十多里的一间老屋里。这间民房很早就被废弃,居民逃亡时带走了全部家当,唯独留下了一口大箱子。出于好奇,28岁的傅衣凌翻检它后,发现...  

评分

也许,我们今天认知中的“传统社会”只有400年历史。科大卫教授的研究聚焦于早期近代中国的礼仪、宗族,以及商业,处理如此复杂议题的十几篇文章,今年以《明清社会和礼仪》的题目编集出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这些精彩的研究也许会概念有关“传统社会”的“常识”。...

评分

- 在學而優找到這本書。因工作關係, 有幸久不久去廣州學而優及北京萬聖書園走走, 總會有所得著, 包括這一本書. - 這個新史學的系列, 最早讀到的是《再造病人》, 對當時的我打開了一片新天地。及後也有讀到梁其姿老師、楊念群老師的書, 所以也特別留意這一套系列。 - 科大衛與...  

评分

15,16世纪,宗族在珠江三角洲地区兴起,开始兴建自己的祠堂,即家庙,这逐渐为明朝官方所接纳,逐渐合法化和正统化,也逐渐推广到下层,他们拥有自己祭祀的神明,不一定和官方的一致,但是会按照正统的流程来进行,后来士大夫阶层的逐渐兴起,国家势力渗透到乡村,他们控制了...  

用户评价

评分

并没有超出此前的观点,但有新的视野。

评分

前后重复的地方太多了

评分

杜赞奇对华北地区文化权力的论述已经很难超越了,科大卫做明清时期的珠江流域并提出礼仪社会的概念时总感觉有那么点似曾相识的尴尬。光顾着跟张仲礼、韦伯商榷了,却忘了杜赞奇黄宗智,不知道是不是分科治学的弊病。

评分

种种迹象表明宗族、祠堂、族谱其实都是华南固有的产物,而“华南研究”却恰好将其搞反,误以为是中原王朝向南渗透的结果。聚族而居是华南乃至东南亚“长屋”家庭的天然形式;祠堂也是二次葬阴城的简化版;很多有口述传统的民族都热爱族谱,械斗之前双方代表互背一段族谱,背到共有同一祖先时,休兵罢战,握手言欢。无非是把本地传统贴上文绉绉的标签。

评分

礼仪篇要比社会篇好看得多。国家与地方社会通过礼仪结合在了一起,使得明清的华南社会史呈现出一种地方与国家均在发展拓张的历史脉络。族谱、祠堂与文书的流行使得宗族的认同越发巩固并在明清时期的历史大变迁中成为一种“控产机构”(co-operation)彰显出自身的活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