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标签: 比较文学 文学理论 思想史 文学研究 张辉 文学理论与文学批评 德国文学 读书
发表于2024-12-22
文学与思想史论稿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本书在中德文学与思想史背景上展开论题。藉此,诗和哲学,在极其重要的方面寻求契合——对最永恒问题、对人类根本处境,始终保持“无知”与好奇。
第一部分“问题与个案”,试图跨越东西,跟随冯至、里尔克等杰出诗人和思想者,直面审美现代性困局。接着,以第二部分“插曲”《尼采的读者》为导引,在第三部分“文本的研习”中,细致解读古今“大书”,学习与先哲一道思考。全书以讨论哲人柏拉图的“戏剧诗”《会饮》为“楔子”,以关注古老话题“诗与哲学之争”为“尾声”,规定论域并展拓问学空间。
作者吁请读者诸君共同发问:在现代世界、市场社会,如何拥有古人那样的清明理智和高贵情感?重启诗与哲学对话,能否激发我们超越“时代精神”,发扬光大悠久诗教传统?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学术文库总序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学术文库”第一辑即将与读者见面。从动议编辑这套文库到今天,转眼已三年。
“风雨如晦,鸡鸣不已”,这是“中生代”比较文学学人一次小小的集结;“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这是我们献给自己师长们一份迟交的作业;“嘤其鸣矣,求其友声”,这又是我们给各位同仁乃至更年轻同行们发出的对话与批评的邀请。
三年的酝酿筹划、三年的协同努力,使我们逐步将自己的工作与更深远而广大的时间和空间背景联系了起来,并开始慢慢融入其中。作为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接受系统学术训练的“新一代”比较文学学人,我们深深知道,自己的每一点成长与进步,都受惠于祖国的开放改革,受惠于师长们的谆谆教诲,受惠于同辈间的切磋琢磨。我们是这十五年、三十年乃至更长时段文化积淀的受益者,也是一批如饥似渴的学习者和无比幸运的历史见证者。我们也许注定是行色匆匆的“过客”,但我们却也应是承先启后的“桥梁”,必须发出属于我们自己的“声音”。这里记录的正是我们探索行进的脚印,也是我们对自己所从事的学科一点微末的贡献。
百年中国文学“走向(进)世界”的历程,给了我们思考过去、筹划未来的“底气”;新时期中国比较文学的复兴与发展,为我们准备了难能可贵的学术资源和不可或缺的学科建制。我们将这套丛书命名为“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学术文库”,以之与我们所属的学科名称相呼应,因为我们有一个共同的默契: 打破界限、超越语言与文化的限制,乃是我们比较文学学人的使命乃至宿命。是的,我们无疑拥有不同的学术爱好、志趣和观点,但至少有一个基本的共识把我们联系在了一起——那就是,我们必须在世界的语境中,以比较的眼光,从多学科的视阈,面对并尝试回答我们所浸润其中的文学与文化问题。
“道不孤,必有邻。”非常幸运的是,我们身处富于活力和学术追求的知识与精神共同体之中。我们的工作得到了中国比较文学学会许多老师和朋友的无私帮助,也得到了具有远见卓识的上海文化发展基金会以及复旦大学出版社的大力支持。在这里,要送上我们衷心的谢意。
同样值得高兴的是,与这套“文库”相呼应,《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辑刊、“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讲座系列”等姊妹项目也已陆续启动。
在“文库”第一辑即将面世的这个特殊时刻,先贤们的声音似乎又一次在我们的耳畔响起。鲁迅先生说,中国文化的发展应“内之弗失既有之血脉,外之仍不后于世界之思潮,取今复古,别立新宗”;而陈寅恪先生则说,华夏文化的崛起须 “取塞外野蛮精悍之血,注入中原文化颓废之躯,旧染既出,新机重启,扩大恢张,遂能别创空前之世局”。响应先贤的号召,集结这八本著作,仅是我们的第一次尝试。希望有更多的朋友加入到这“取今复古”、“扩大恢张”的行列中,贡献他们的智慧与力量;希望以后各辑不久将与读者见面。
是所望也,谨为序。
编者
2013年5月
张辉,比较文学博士,北京大学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副所长。兼任中国比较文学学会组织委员会主任、副秘书长,中国比较古典学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执行主编。著有《西方形式美学》(合著)、《审美现代性批判》、《德意志精神漫游》、《冯至:未完成的自我》、《启蒙的诤友:莱辛研究》(待出),译有《诗与哲学之争》,主编《巨人与侏儒:布卢姆文集》及十一卷本《伯纳德特文集》等。
我永远记得辉辉老师在讲台上说笑着说《魔山》的开头。人生处处有伏笔。文本细读,感觉不错啊。文学与思想史孰轻孰重,还是并驾齐驱?没太看出来……继续再看
评分辉公苦口婆心啊……先以柏拉图《会饮》解读前言始,再及现代中国的个案问题,教咱努力贯通古今,究竟怎样生活与思考;还专门列尼采的读者以示读者何为,后来手把手告诉我怎么去读书,最后以永无止境的诗与哲学之争结束,揭开求索大幕。 简直是谆谆教诲,后记还是在12月29日写完的……你是不是故意的?
评分从文学史思想史上古今之争的角度对审美现代性批判的反思剖析是对个人思路最有用的。现代人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一言以蔽之,越来越“艺术家”化、审美化,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古希腊自然理性的正典秩序“占有世界”的欲望。这当然也是今天中西方比较普遍的现状了,尤其是当代艺术和批判理论如此大行其道,正是现代人越来越执着于审美化地看待世界的表现。只是有时稍觉单一,因为还可以更深地谈到虚无主义问题。对虚无主义施以另一种虚无主义的解决,是对本书思路的一个延伸。(欲望导致了拜物教的难以满足,没法逃脱虚无主义的深渊。但是虚无主义并非只是消极的,还存在另一种积极的虚无主义来促逼,而且它具有深远而为人忽视的历史渊源,这就需要神学来补充了。)对现代审美主义的剖析是最能统领全书的篇章,在此之下对几个近代文本的解读也很实在。
评分内涵丰富,文风慷慨。至始至终都基于人的思想和情感!更难能可贵的是这本书的牵引力,一个小节引起的我的思考与困惑,往往能在下一节里得到相应的论述,这点太值得学了。和冯至一起摆脱分裂与幻灭,一步步超越浪漫主义反讽——“可是我们要成熟,这就叫甘于幽暗而努力不懈”,再一起“带着里尔克,返回歌德”告别习俗。“审美独立亦是人的精神独立的一部分”正是读到这句话才理解所谓审美现代性问题的思想背景与重要意义 ,人们终于面对一个不是由宗教和形而上学统一规划的世界。尼采、叔本华、王国维们的在对话中相互辩别,“收藏家”本雅明与古典学的真正捍卫者莱辛是那么孤独又动人。莱辛掂量着亚里士多德的每句话,而我也可以把这本书再揣摩揣摩。
评分辉公苦口婆心啊……先以柏拉图《会饮》解读前言始,再及现代中国的个案问题,教咱努力贯通古今,究竟怎样生活与思考;还专门列尼采的读者以示读者何为,后来手把手告诉我怎么去读书,最后以永无止境的诗与哲学之争结束,揭开求索大幕。 简直是谆谆教诲,后记还是在12月29日写完的……你是不是故意的?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文学与思想史论稿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