廢墟的故事

廢墟的故事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巫鴻,1963年入中央美術學院美術史係學習。1972-1978年任職於故宮博物院書畫組、金石組。1978年重返中央美術學院美術史係攻讀碩士學位。1980-1987年就讀於哈佛大學,獲美術史與人類學雙重博士學位。隨即在哈佛大學美術史係任教,於1994年獲終身教授職位。受聘主持芝加哥大學亞洲藝術的教學、研究項目,執“斯德本特殊貢獻教授”講席。2002年建立東亞藝術研究中心並任主任。同年兼任該校斯馬特美術館顧問策展人。

出版者:上海人民齣版社
作者:[美] 巫鴻
出品人:世紀文景
頁數:308
译者:肖鐵
出版時間:2012-10
價格:98.00元
裝幀:平裝
isbn號碼:9787208108554
叢書系列:文景·巫鴻作品係列
圖書標籤:
  • 藝術史 
  • 巫鴻 
  • 藝術 
  • 美學 
  • 文化 
  • 廢墟 
  • 海外中國研究 
  • 建築 
  •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美術史傢巫鴻最新學術專著力作,中文版與英文版同年麵世。

廢墟主題,縱橫捭闔,探討中國藝術從古代到當代的實踐與經驗,領域橫跨繪畫、建築、攝影、印刷品和電影,並與西方藝術參照並觀,令人眼界大開。《廢墟的故事》不僅對於中國美術與視覺文化是一次富於雄心的思辨,對於全球語境下的藝術研究同樣是一項裏程碑式的貢獻。

傳統中國美術中的“廢墟”在哪裏?在創造現代中國視覺文化的過程中,東西方的廢墟觀念是如何在曆史的對立中得以流布與深化?20世紀以來,當代廢墟美學是如何在過去與未來之間尋找到自身存在的立足之地?

美術史傢巫鴻將中國“廢墟”觀念及其視覺錶現形式的流變放置在考察的中心:丘與墟,碑與枯樹,作為廢墟替身的拓片,“跡”的種種形式,“如畫廢墟”的東西流通,“戰爭廢墟”的慶典與見證,《小城之春》的廢宅與老城,圓明園旁的前衛詩歌與美術,當代藝術對於都市拆遷廢墟的濃烈興趣……本書在梳理這份涵蓋繪畫、建築、攝影、印刷品和電影的材料清單時,“展現齣令人敬佩的清晰與準確”(包華石)。

《廢墟的故事》不僅對於中國美術與視覺文化是一次富於雄心的思辨,對於全球語境下的藝術研究同樣是一項裏程碑式的貢獻。

具體描述

讀後感

評分

第一章:废墟的内化 首先,中国并没有西方意义上的废墟,直到圆明园遗址的出现。即一个典型的西方废墟:亘古永恒的石头(石质有纪念碑性)与丛生的杂草。 中国的废墟更在于丘与墟。 丘指一种往昔的建筑的存在,只不过建筑物的主体形态已荡然无存。这个意向在很多古诗与画中都...  

評分

一个废墟的故事。废墟这个概念在中国美术史的故事。2000年左右,国内当代艺术家的作品都和废墟有关。废墟艺术的潮流延续不断,标志现代美术的曲线。 在场与缺席。不是绝对的。潜规则是在场与缺席的悖论。看到的和听到的都是真的事实存在吗?语言的真正含义和潜台词。西方对中国...  

評分

作为著名艺术史家、芝加哥大学教授,巫鸿一直致力于中国古代美术史、中国当代艺术等领域的研究,尤其是近些年的著作《武梁祠:中国古代画像艺术的思考性》、《重屏:中国绘画的媒介和表现》、《黄泉下的美术:宏观中国古代墓葬》《美术史十议》、《中国古代艺术与建筑中的“纪念...  

評分

評分

来源:新京报 时间:2013年1月5日 书评人 江山   作为一个对艺术有着浓厚兴趣和基本功底的读者,我仍然觉得巫鸿的新书《废墟的故事》是个有趣但晦涩的,充满学术目的和复杂学术术语的一本论文合集。其实这本书源于1997年作者在一次名为“中国艺术,文学和历史中的废墟”的主...

用戶評價

评分

說句不相乾的....真的有譯者可以又譯這種書又譯卡佛啊.....

评分

問題都是從Owen森賽追憶那裏來的,最近閱讀的核心真的是nostalgia和memory。

评分

#由“中國詩文中大量詠懷憑吊主題,而中國畫中竟然絕少廢墟畫?”切入展開……

评分

腦殘粉!

评分

貴之有理!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