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墟的故事

废墟的故事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巫鸿,1963年入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学习。1972-1978年任职于故宫博物院书画组、金石组。1978年重返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攻读硕士学位。1980-1987年就读于哈佛大学,获美术史与人类学双重博士学位。随即在哈佛大学美术史系任教,于1994年获终身教授职位。受聘主持芝加哥大学亚洲艺术的教学、研究项目,执“斯德本特殊贡献教授”讲席。2002年建立东亚艺术研究中心并任主任。同年兼任该校斯马特美术馆顾问策展人。

出版者:上海人民出版社
作者:[美] 巫鸿
出品人:世纪文景
页数:308
译者:肖铁
出版时间:2012-10
价格:98.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208108554
丛书系列:文景·巫鸿作品系列
图书标签:
  • 艺术史 
  • 巫鸿 
  • 艺术 
  • 美学 
  • 文化 
  • 废墟 
  • 海外中国研究 
  • 建筑 
  •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美术史家巫鸿最新学术专著力作,中文版与英文版同年面世。

废墟主题,纵横捭阖,探讨中国艺术从古代到当代的实践与经验,领域横跨绘画、建筑、摄影、印刷品和电影,并与西方艺术参照并观,令人眼界大开。《废墟的故事》不仅对于中国美术与视觉文化是一次富于雄心的思辨,对于全球语境下的艺术研究同样是一项里程碑式的贡献。

传统中国美术中的“废墟”在哪里?在创造现代中国视觉文化的过程中,东西方的废墟观念是如何在历史的对立中得以流布与深化?20世纪以来,当代废墟美学是如何在过去与未来之间寻找到自身存在的立足之地?

美术史家巫鸿将中国“废墟”观念及其视觉表现形式的流变放置在考察的中心:丘与墟,碑与枯树,作为废墟替身的拓片,“迹”的种种形式,“如画废墟”的东西流通,“战争废墟”的庆典与见证,《小城之春》的废宅与老城,圆明园旁的前卫诗歌与美术,当代艺术对于都市拆迁废墟的浓烈兴趣……本书在梳理这份涵盖绘画、建筑、摄影、印刷品和电影的材料清单时,“展现出令人敬佩的清晰与准确”(包华石)。

《废墟的故事》不仅对于中国美术与视觉文化是一次富于雄心的思辨,对于全球语境下的艺术研究同样是一项里程碑式的贡献。

具体描述

读后感

评分

先放点读书笔记: P15 怀古诗的意义并不局限于文学,而更是代表了一种普遍的美学体验:凝视(和思考)这一座废弃的城市或宫殿的残垣断壁,或是面对着历史的消磨所留下的沉默的空无,观者会感到自己直面往昔,既与它丝丝相连,却又无望地和它分离。 P18 在典型的欧洲浪漫主义视...  

评分

论文杂集,总给人缺乏诚意的感觉,也是最贵的一本。巫鸿老师的书我基本都买了。这本书是我买的最新的一本,但是东西是最缺乏诚意的一本,内容却不新都有似曾相识之感。远不及《礼仪中的美术》和《时空中的美术》两本,当然也不及《重屏》给人的启发和新意。恕我冒犯,我真的不...  

评分

一个废墟的故事。废墟这个概念在中国美术史的故事。2000年左右,国内当代艺术家的作品都和废墟有关。废墟艺术的潮流延续不断,标志现代美术的曲线。 在场与缺席。不是绝对的。潜规则是在场与缺席的悖论。看到的和听到的都是真的事实存在吗?语言的真正含义和潜台词。西方对中国...  

评分

第一章:废墟的内化 首先,中国并没有西方意义上的废墟,直到圆明园遗址的出现。即一个典型的西方废墟:亘古永恒的石头(石质有纪念碑性)与丛生的杂草。 中国的废墟更在于丘与墟。 丘指一种往昔的建筑的存在,只不过建筑物的主体形态已荡然无存。这个意向在很多古诗与画中都...  

评分

在 「o isis und osiris」中读完本书。厚厚的附录,严谨的学术态度,娓娓道来的历史脉络、旁征博引、事实充分、观点清晰有新意。母语是汉语的巫鸿教授,扎实的汉文化功底和当代中国艺术亲历者,带着全球视野和语境,解读中国各个阶段出现的废墟文化。看的时候代入感非常的强,...  

用户评价

评分

融贯古今中外的一本写“废墟”的专著。架构精妙,内容详实厚重,语言又是难得的通俗易懂,真可谓是大家的书。写博士论文的童鞋都应该学习一下如何架构行文。这本书也解决了我为什么要去看古迹,尤其是去看人少的破败的古迹的原因:怀古之情因此必然为历史的残迹及其磨灭所激发,它的性格特征包括内省的目光、时间的断裂,以及消逝和记忆。#No. 065

评分

书中以废墟为引归纳出中国美术史的三个阶段,如将废墟纳入“纪念碑性”,阐释传统审美对消逝与永恒的缅怀;近代美术中的废墟则更为具象,既受西方美学影响,同时也见证了侵入带来的毁灭与存亡;当代艺术永远是宣扬个性的舞台,多元价值观再现于废墟的瞬间;关于拓片与碑刻对比颇有深意

评分

很清晰的脉络,把废墟这个意象在中国艺术史里的演变讲得很透彻。买了巫鸿好几本书,没想到读的第一本确是从图书馆借的。译者是曾翻译过《大教堂》的肖铁,我觉得翻译得挺不错。

评分

说句不相干的....真的有译者可以又译这种书又译卡佛啊.....

评分

#由“中国诗文中大量咏怀凭吊主题,而中国画中竟然绝少废墟画?”切入展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