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卡特琳•古特(Catherine Grout ),法國社會科學高等研究院藝術史暨美學博士,京都關西日法交流會館駐村藝術傢,法國裏爾國立高等景觀建築學院教授。她曾擔任大型都市藝術季的策展人,2003年至2004年在斯特拉斯堡負責法德邊境著名的萊茵河公園的公共藝術造景。除投身公共藝術事務與教學外,她還齣版瞭《斯特拉斯堡的電車》(Le Tramway de Strasbourg )、《都市中的藝術》(L’Art en milieu urbain ),以及《藝術的社會麵貌》(Pour une réalité publique de l’art )、《藝術介入空間》(Pour de l’art au quotidien )、《風景的情感:開放與毀棄》(L’ Émotion du paysage ) 等著作。
譯者黃金菊,颱灣國立政治大學曆史係畢業,並於巴黎第七大學取得曆史學碩士學位。專攻藝術行政。2002年曾參與本書作者卡特琳•古特以及竹圍工作室負責人蕭麗虹女士於淡水竹圍策劃舉辦的“城市與河流的交會——竹圍環境藝術節”。
《重返風景》以十五世紀以來在西方一直是重要藝術錶現的風景創作為題,探討從古至今,從風景繪畫到地景創作、現地製作等不同錶現形式。
本書由四章構成。第一章從風景的錶現手法、風景的創造,以及當代藝術傢本身備受爭議的立場來著手進行主題式分析,同時夾雜著曆史和社會學的分析,目的是為瞭呈現與作品有關的背景,以及某些風景圖像最原始的含義。
在第二章中,作者討論風景的取景、裝框、限製和結構。風景中道路或綫條的規劃,往往提供瞭導引的作用,因為從這些綫條可以著手瞭解其與透視法的關連。
第三章直接透過主題、感受和與世界的各項關聯來探討一些概念,從中介入個人曆史、集體曆史和悲劇曆史,以及它們對風景的影響。
第四章的重點則以地景的呈現和身體傾聽經驗為主。
因为“风景” Landscape / paysage 而看的书。大陆简体字版详细列出的contents更是让我决定要细看。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25819931/ (奇怪这两个版本现在是分属两本书,但译者是一个人,应该只是繁体字和简体字的区别而已。) 本书由四章构成。第一章从风景的表现...
評分因为“风景” Landscape / paysage 而看的书。大陆简体字版详细列出的contents更是让我决定要细看。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25819931/ (奇怪这两个版本现在是分属两本书,但译者是一个人,应该只是繁体字和简体字的区别而已。) 本书由四章构成。第一章从风景的表现...
評分因为“风景” Landscape / paysage 而看的书。大陆简体字版详细列出的contents更是让我决定要细看。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25819931/ (奇怪这两个版本现在是分属两本书,但译者是一个人,应该只是繁体字和简体字的区别而已。) 本书由四章构成。第一章从风景的表现...
評分因为“风景” Landscape / paysage 而看的书。大陆简体字版详细列出的contents更是让我决定要细看。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25819931/ (奇怪这两个版本现在是分属两本书,但译者是一个人,应该只是繁体字和简体字的区别而已。) 本书由四章构成。第一章从风景的表现...
評分因为“风景” Landscape / paysage 而看的书。大陆简体字版详细列出的contents更是让我决定要细看。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25819931/ (奇怪这两个版本现在是分属两本书,但译者是一个人,应该只是繁体字和简体字的区别而已。) 本书由四章构成。第一章从风景的表现...
迫不及待地想去讀《風景與記憶》瞭,地景的浮現是藝術地觀想,山川、河流、森林,睜大雙眼,浸潤沉思。“從那裏我們可以以另一種方式構思我們每日的行動,以及我們對於生活環境、社會結構的迴應方法。因此,對風景感到興趣,是一個為瞭世界的計劃。”有點翻譯腔,部分讀著有點不暢。
评分一種對paysage的存在主義式解讀,有MP的味道。一種體驗式的身體視覺而非客觀的注視,一種瞬間的顯現和震顫而非係統化透視法下的呆闆錶達與描述,一種不知名的混沌而非分析工具中的精確,一種水乳交融而非抽離打量。地景如同一場突然落下的驟雨,通過這場驟雨,我們感到自己是世界的一部分。風景就是存在於世界的方式和狀態,我們必須思量我們在不同的時刻中所有可能的存在方式,盡可能去瞭解我們的身體是如何成為環境的一部分,交流又是如何在環境和我們之間開啓,如何可以讓我們張大眼睛觀看環境以及它的結構。而當和一件作品相遇時,這些都應先發生。從那裏我們可能會自問關於自己的行為舉止和生活模式,我們可以以另一種方式構思我們每日的行動,以及我們對於生活環境、社會結構的迴應方法。因此,對風景感到興趣,是一個為瞭世界的計劃。
评分介紹瞭在當代思考風景的幾種方式。第一遍讀的是颱灣齣版的版本,第二遍是大陸的翻譯。
评分“風景”在語言或文字上常傾嚮於地理、地緣政治上的概念,具有身份認同的功能。地景藝術在美國蠻新興,“美國曆史就是一部自然的曆史,自然透過人類發言,而非人類塑造自然”。愛默生的思想到梭羅的隱居實踐,錶達著與自然的新關係。“風景就是喜歡於其中漫步的一群人共同分享和品味的視野。” 我們並非在地圖的某一點上,而是“身體深陷於世界中”,現地創作(In situ)後利用攝影使其永續,確保視覺在其他感官上的優先地位,土地(land,一個動詞)與景觀(scape,視野)組成瞭地景(landscape):身體在空間情景中延伸,離開社會係統性支配的環境,我們無法置於一個固定的視點上,並以這個視點來穩定住事物和我們的關係,而誠摯地將自己放進各種感官領域,讓身體在和世界所産生的交流裏體會“sublime”的感覺。
评分探討瞭藝術傢如何展現“風景”,看瞭不少很棒的攝影作品和地景藝術,也有很精彩的論述。但不是現在想看的對於風景的討論,“風景”並不是紙麵上的概念,還是想看更多實質的操作。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