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塞尔•普鲁斯特(1871—1922)在法国乃至世界文学史上都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他在小说创作中实现了一场“逆向的哥白尼式革命”:人的精神重又被安置在天地的中心;小说的目 标变成描写为精神反映和歪曲的世界。他改变了小说的传统观念,对 日后形形色色新的小说流派的出现,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追忆似水年华》是一部划时代巨著,是二十世纪世界文坛最重 要的小说之一,与《尤利西斯》并称意识流小说的巅峰。这部小说以 清新灵动的独特艺术风格,借助超越时空的潜在意识,使逝去的时光 在他笔下重现,从中抒发对故人、往事的无限怀念和难以排遣的惆怅。 其第二卷《在花季少女倩影下》于1919年出版,同年获得龚古尔奖。 本卷主要讲述“我”少年时期与希尔贝特的恋情,以及在巴尔贝克海滩的见闻。
“普鲁斯特简单的、个别的和地区性的叙述引起全世界的热情,这既是人间最美的事情,也是最公平的现象。 就像伟大的哲学家用一个思想概括全部思想一样,伟大的小说家通过 一个人的一生和一些最普通的事物,使所有人的一生涌现在他笔下。”
——安德烈•莫洛亚
徐和瑾
生于1940年,复旦大学外文学院教授,中国法国文学研究会理事, 法国普鲁斯特研究中心通讯研究员,法国普鲁斯特之友协会会员。译著 有巴尔扎克的《交际花盛衰记》、左拉的《娜娜》、莫泊桑的《漂亮朋友》、 塞利纳的《长夜行》、纪德的《伪币制造者》和《梵蒂冈地窖》等。编 著有《新法汉小词典》、《大辞海•外国文学卷》、《实用法语信函》等。
两本书同时看完,一直开始写书评,在今天这个周五的晚上,为了排除烦扰,干脆一口气把两篇书评都写出来,虽然花了半个晚上的时间,但是写完后畅快之极。 在费心费力的粗读完去斯万家那边,翻开追寻逝去的时光第二部,说实话是个很考验勇气的过程,但是虽然阅读感觉很是平淡和...
评分记得从前刚开始接触书籍的时候,觉得其中的虚情假意颇多。后来算是有些明白了,读书并不是加点酸,加点甜就可以,也不是让你点菜,你“吃”到的一定就是你点的、就是你想要的。其中,不同文化、不同时代所留下的不同,你能够读出的东西自然也不同。我们选择自己想读的书,有时...
评分于你。于我。不期然地遇见了时光,也因此而遇见了年华。洗尽铅华过后,青春的色彩被更改,但幸好我们都还有旧时光可以用来诵读。 没有读完第一卷。但是在看到第二卷标题的时候,有种恍然的感觉。还记得想读《追忆似水年华》只是因为施定柔的《沥川往事》中这样的一段场景:"...
评分普鲁斯特写的真的太好了。读的时候,常常被精彩的地方牵引,恨不得手舞足蹈,现在看到德夏尔吕先生出场,再忍不住了,一定要爬出来吐吐槽。 很多人说意识流难懂,其实《追寻逝去的时光》最有章法了!一点都不散漫。 比如说斯万这个人物。他算是《追》里第一卷的中心人物了吧...
评分看第一部去斯万家那边时读了几十页没耐心了,后来再拾起来时突然惊觉这是一本何等奇美的书。于是乎这第二部就毫无难度,顺顺畅畅得看完了。写不出什么深刻读后感,就一直想是什么原因让我着迷于此书。首先他不是走剧情的,两本书1000多页的剧情三言两语就能概括。主线是作者的...
人们先有了欲望,然后有了爱,而这爱虽没有特定对象,却也不是给谁都可以。
评分唯独爱一个人,其实总在爱别的东西
评分稍逊于第一卷,‘我’对吉尔贝特感情夭折之后的叙述很委婉,没有想象中的冲击力,后面对少女们的描写很唯美,我也希望在旅途中遇到那样一个送牛奶的姑娘。你喜爱的人引起的伤心,可能是苦涩的,即使你在操心、忙碌、欢乐之中,这种种虽说与此人无关,但我们的注意力会不时转移出去,以回到此人身上,我只是竭力为我溪水般流出的眼泪开出最和缓的河槽。“我每次都拒绝跟她见面,痛苦也就逐渐减少。由于她对我来说不像以前那样珍贵,我种种痛苦的回忆就显得力量不足,无法再用不断重现的方法来摧毁我思念的形成。”
评分人们先有了欲望,然后有了爱,而这爱虽没有特定对象,却也不是给谁都可以。
评分可以和《思考,快与慢》相互映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