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崎市定(1901—1995),日本历史学家、汉学家,京都学派史学集大成者。1922年进入京都帝国大学文学部史学科学习,师从内藤湖南、桑原骘藏等人专攻东洋史,1936年赴法留学。1944年任京大教授,先后任巴黎大学、哈佛大学、汉堡大学等客座教授。曾荣获有“汉学诺贝尔奖”之称的儒莲奖、日本学士院奖和文化功劳者奖章。在日本和国际汉学界,他的著述被广为阅读和引用,司马辽太郎、松本清张等都是他的书迷。代表作有《中国史》《科举》等。
史学泰斗、“汉学诺贝尔奖”儒莲奖得主宫崎市定核心著作,写给普通读者的通识经典!旁观者的视角,世界史的立场,展现不一样的中国历史脉络。
-------------------------------------------------------------------- -----------
★ 权威:作者宫崎市定是享誉国际学界的史学大家
京都学派史学集大成者,著述被广为阅读和引用,司马辽太郎、松本清张都是他的书迷!
★ 好看:文学家的叙事力+思想家的洞察力
宫崎市定有着学者中少见的平易畅快文风,对于中国历史的重要方面也有着个性十足的见解!
★ 通俗: 岩波书店的经典通识读本
本书是作者应日本出版界百年老店岩波书店的邀约,为普通读者撰写的中国通史,数十年来广受好评!
★ 重要:认识宫崎市定,从这本书开始
本书是宫崎市定核心著作,关于景气史观、唐宋变革、中国的文艺复兴等重要观点,尽收其中!
-------------------------------------------------------------------------------
宫崎市定毕生致力于中国史的研究与教学,在众多领域都有创见,被认为代表着日本中国史研究的Z高水平。本书是他积四十年研究与教学经验、面向普通读者的结晶之作,以世界史眼光和社会经济史视角为特色,拥有平易的文风和明快的思维,能把精致的实证研究与大气恢弘的通史叙述紧密结合,集中体现了他的研究成果和特色。
精湛深厚的京都东洋史学风、与国内学界形成鲜明对照的思路与视角;对于书中涉及的方方面面,几乎都曾做过专门的研究;将中国置于世界史的进程之中,以“景气史观”阐述盛衰兴亡;几乎从不引经据典,论述全凭记忆力与洞察力;三百余个小标题和平均八百字的篇幅,形成独立又贯通的易读结构;愉快而酣畅的叙述,只为唤起普通读者的兴趣。这一切使这部中国通史具有了深厚的学派底蕴、强烈的个人风格、全新的启发性和极佳的可读性。
-------------------------------------------------------------------- -----------
宫崎市定先生是我国东洋史学界的巨擘。他对中国史书有广阔博通的视野,研究对象涉及中国史的全部时代,以及政治、经济、文化、东西交流史等所有领域。通过个别的实证研究,先生对中国史重新系统地加以认识,并将之置于世界史的发展中……能将精密的个案实证研究与阔达雄浑的通史叙述紧密结合,堪称稀有。
——岩波书店
宫崎市定以及京都学派的中国史观确实应当重新认识,《中国史》也写得有特色。作为杰出的亚洲史学者,宫崎市定的视野常常超越中国,而涵盖了整个“东洋”即亚洲。
——复旦大学 葛兆光
宫崎市定先生是国外学界中为数不多的对于中国历史文化具有通识的学者,而且其通识是以实证为根基,以亚洲和西洋为参照的,《中国史》一书即是范例。
——北京大学 刘俊文
仅就学术而不是文化意义而言,如果拿宫崎市定比,人家的成就可能就比陈寅恪高。
——萨福克大学 薛涌
就像每个人都好奇别人如何看自己,外国人怎么写中国历史同样令人充满兴趣,何况是与中国一衣带水,充满历史纠葛的日本。宫崎市定是日本著名历史学家和汉学家,京都学派东洋史集大成者,他的《宫崎市定中国史》虽写于四十年前,但观点独到,读来仍具新意。 源远流长的...
评分日本学者的治书,总是让人欣喜。一方面,作者往往有着一家之言,不人云亦云,这就给书赋予了更灵动的生命——没有人想看内容完全相似,只是行文不同的书;另一方面,作者往往很严谨的讲述自己的观点,完全不突兀。这本《中国史》也有着典型的日本风格。 从旁人的角度反...
评分其实看完《亚洲史概说》后再看这本书的总论部分,就基本可以了解宫崎的东洋史体系了,个人觉得总论部分才是本书的精髓,正篇所有细节都在为总论服务,其不时也有点睛之笔,算是为平稳的叙事增添了不少独特之处了,宫崎的质疑精神促成了他史学体系中一些大胆而又“合理”的观点,其角度之精妙不是把本国历史视为“常识”的国人所能模仿的。从《亚洲史概说》的“交涉史观”转为本书的“景气史观”,也可见宫崎的学术思想之变。最后得知本书是他在基本不参考任何书籍的情况下凭“留下的记忆”而写就的,感觉可与钱穆当年写《国史大纲》一较,看出二位的观念差异
评分景气史观主轴,只言片语间的点穴高手,仿佛在说今时今日。
评分视野开阔,将中国历史置于世界格局下考察,因而能独具慧眼率先指出中国曾像古希腊一样有城邦时代,但有些类比在今天看来则不免失之粗疏,如所谓“宋代文艺复兴”。注重经济对社会和历史变动的决定性作用,考察制度的演进,有些概念不严谨,似偏重平民政治而贬斥贵族(如皇帝面前一律平等,认为此种不承认特权可称“民主”),同时质疑农民起义。观点较唯物论,将五胡的中国化简单解释为人口因素,忽视海洋文化。很多地方当然值得细论,但作为前辈的纲要性著作,无疑格局甚大而不失启发。
评分之前读到中世史时已经大力赞美过了,说这是我读过的最好的中国史概述毫不为过,不过读到后面明清史还是略有遗憾,因为叙述过于简略,总觉得仓促了些。然而这或许也是因为宫崎市定也认可明清是宋元的一种与时俱进中的重复。不过这是白璧微瑕,更何况也仍然清晰地介绍了明清曾发生过的那些决定性的事件,还并没有掺杂明显的基于意识形态的“正”“反”评判,可以说是非常难得了。
评分视野开阔,将中国历史置于世界格局下考察,因而能独具慧眼率先指出中国曾像古希腊一样有城邦时代,但有些类比在今天看来则不免失之粗疏,如所谓“宋代文艺复兴”。注重经济对社会和历史变动的决定性作用,考察制度的演进,有些概念不严谨,似偏重平民政治而贬斥贵族(如皇帝面前一律平等,认为此种不承认特权可称“民主”),同时质疑农民起义。观点较唯物论,将五胡的中国化简单解释为人口因素,忽视海洋文化。很多地方当然值得细论,但作为前辈的纲要性著作,无疑格局甚大而不失启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