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寅恪(1890-1969),江西省义宁州(今修水县)人,生于湖南长沙,中国现代历史学家、古典文学研究家、语言学家,中央研究院院士,通晓二十余种语言。1969年10月7日逝世。陈寅恪长期致力于教学和史学研究工作。他热爱祖国,治学严肃认真,实事求是,在史学研究中写出了高水平的史学著作,为人们开拓了历史的视野,对我国史学研究做出了贡献。
《元白诗笺征稿》1950年由岭南大学出版单行本。全书分《长恨歌》《琵琶引》《连昌宫词》《艳诗及悼亡诗》《新乐府》《古题乐府》六章及附论五篇,30余万字。全书以考据的形式对元稹、白居易最重要的诗歌作品进行了笺证,旁及唐代历史、制度、风俗习惯、文坛风气等许多问题,对唐代文学的研究影响极为深远。
这本书读了第一、二、四章,其他的实在是没有耐心看下去了,毕竟我不是学文史的人。之所以读这本书,只是想看看一个服膺于“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学者,是怎么做学问的。个人觉得这本书最大的价值,在于他的方法,即以诗证史,诗文互证。前者的例子之一就是考察武惠妃之...
评分读“元白稿”104 陈老讲《长恨歌》。 “汉皇……颜色”。八句。陈老引《容斋》。《容斋》说唐朝人写诗,尽管扯到“先世”、“当时”和“宫禁”事,官府不会请你去喝茶的。于是陈老发挥说,《长恨歌传》本身不过是创立新文体的“练习”,却也无所顾忌地拿唐玄宗与杨贵妃说事。网...
评分读“元白稿”104 陈老讲《长恨歌》。 “汉皇……颜色”。八句。陈老引《容斋》。《容斋》说唐朝人写诗,尽管扯到“先世”、“当时”和“宫禁”事,官府不会请你去喝茶的。于是陈老发挥说,《长恨歌传》本身不过是创立新文体的“练习”,却也无所顾忌地拿唐玄宗与杨贵妃说事。网...
评分陈寅恪,久闻其名,知道是大师,听闻其《柳如是别传》,不过尔尔。某日,偶读一文,看到傅斯年赞其为史学“三百年来仅一人”,不由心所萌动,在遍览网上诸文对其评价,又观阅了卓越上《陈寅恪集》的评论之后,便一气购下其全集。虽然花费不少,但冲其为人,思想与治学之...
评分今天很幸运,见到了陈寅恪先生签名本的《元白诗笺证稿》。这本书是1955年,陈先生在中山大学给学生张雪松的赠书。在书的扉页,一方小小篆章,下写一个方方正正的“赠”字。 这位陈先生的学生张雪松刚刚去世,他的家人便把他的书全部卖掉。收这本书的是一个旧书店老...
学神笔记的即视感。吐槽元稹毫不留情,大概寄寓了一些身世之感吧。《新乐府》五十首很一般,白氏所长固不在此。
评分商务的翻起来不方便,但三联的也太贵了。
评分夜來攜手夢同遊 晨起盈巾淚莫收 漳浦老身三度病 咸陽宿草八回秋 君埋泉下泥銷骨 我寄人間雪滿頭 阿衛韓郎相次去 夜臺茫昧得知不
评分副标题可拟为:国学大师和你聊聊唐诗兼论有唐一代的史事,制度,文化及社会生活风俗。用心研读,如沐春风
评分第一次读陈寅恪著作,主要看了长恨歌琵琶引以及附录的身世考。以为记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