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凭,1948年生,江苏省江阴市人。1981年在山西大学获历史学硕士学位,1989年在北京大学获历史学博士学位。曾任山西人民出版社编辑,国家图书馆参考研究部研究室主任,书目文献出版社社长、总编辑,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研究室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 院博士生导师,浙江大学历史系教授。现任华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二十四史研究中心主任。2004年当选第八届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会长,2007年当选第九届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会长。著有《北魏平城时代》、《东方传统》、《北朝研究存稿》等。
李凭老师目前在澳门大学任invited professor
本书将北魏前期政治史的研究,以首都平城为中心逐步展开,依时间顺序分四章作纵向探索,准确清晰地勾勒出它的变迁轨迹。作者的考察自始至终围绕着拓跋部落本身的社会文化特征和汉族文化对其产生的曲折作用这两个影响平城政权发展的重要方面,因此,被考察的虽然是北魏平城政权封建化的历程,但其意义却已超越了论题本身,成为探索中华民族形成过程中汉族与游牧民族相互影响与融合规律的重要一例。在考证中,作者既不回避种种重大矛盾现象,又以一丝不苟的态度对细微之处详加辨察,因而所得结论新颖而令人信服。
此书经过30年的琢磨,可读性自无疑议。 后权代表了女权,女权的力量从来不容小觑,影响力隐而不彰罢了,一旦彰显出来,却被腐儒视为“牝鸡司晨”的异象,形成一个极易迷惑后人的假象;不禁让人联想到老子的“将欲歙之,必故张之;将欲弱之,必故强之,将欲废之,必故兴之;将...
评分《北魏平城时代》读完了,用时5小时16分。 读这本书是田余庆老师的《东晋门阀政治》的延续,巧合的是这本书的作者李凭老师也是田余庆老师的学生。主要讲述的北魏在京畿平城的这近100年里从道武帝拓跋珪到最后从平城迁都洛阳的孝文帝拓跋宏这期间的故事。 总的来说,这本书是惊...
很一般
评分算是解了了解北魏拓跋氏故实的心愿。作为行外人,提点小小意见,作者用足“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之方法,不过,在许多问题上,“大胆的假设”是有了,却因原始史料的缺失,事实上是无法确凿求证的,但作者仍是下了结论了。我有些担心,这并非建立在史料证据之上的结论,如果失误,岂不是一连串的环节皆会坍塌?(不是历史专业,但对考据式研究方法也略用一二,总是担心推理无扎实材料支撑。)
评分平城时代始于道武帝建都平城,终于孝文帝迁都洛阳,百年有余。此间北魏经历了部落联盟向封建体制的转变,道武帝通过离散诸部,奠定基础,颁布诏书,统一思想,立子杀母,保证传继。明元帝以太子监国进一步保证传继,然而情随世变,太子监国导致了皇权与东宫的冲突(正平事变),立子杀母也成为宫廷斗争的手段(乳母干政,太后听政),此时已基本完成向封建体制的转变。文明太后的死亡宣告了平城时代的落幕,孝文帝迁都开阔了新的政治局面。
评分再这么读下去,大同马上要成为我的精神故乡了……
评分抽丝剥茧,推理悬疑。北魏血腥动乱的历史与云冈石窟温柔恬静的造像形成了格外鲜明的对比和令人怅惘的联系。另,对比之下近年的北魏背景电视剧简直可笑。所谓的大女主戏更是幼稚肤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