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耕望(1916-1996),号归田,安徽桐城人,著名历史学家。1940年毕业于武汉大学历史系。曾任齐鲁大学国学研究所、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及香港中文大学历史系、中国文化研究所、新亚研究所研究员、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中古(秦汉—唐)政治制度及历史地理,著有《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唐仆尚丞郎表》、《唐史研究从稿》、《唐代交通图考》等。
严耕望先生是当代史学名家,治学一丝不苟,规模宏大且考证精密,被誉为“中国史学界的朴实楷模”。本书汇集了严耕望先生的三本小书《治史经验谈》、《治史答问》和《钱穆宾四先生与我》,系著者总结数十年从师问学的历程与研治国史的实际经验,现身说法,指示后人以治史门径。著者不矜其能,不放言高论,举凡历史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具体规律、论题选择、论著标准、论文体式、引用材料与注释方式、论文撰写及改订,以及努力途径与生活修养等诸多问题,皆以质朴流畅的语言娓娓道来,原原本本,条分缕析,诚挚亲切,务求实用,可谓金针度人,功在学林。
涉及史学方法论的主要是前两篇——《治史经验谈》和《治史答问》。有很多很实在的经验,归纳笔记如下。在笔记的最后一部分,将略述读《钱穆宾四先生与我》的几点感受。 一、学科涉猎 既要专精,又要博通。博通既包括史学本身,又包括史学以外学科的旁通,尤其是各类社会科学。...
评分专精与博通两个概念当为一般人所知,不必说,但尤着重”精“与”通“两字。专不一定能精,能精则一定有相当的专;博不一定能通,能通就一定有相当的博。治学要能专精,才能有成绩表现;为要专精,就必须有相当博通。各种学问都当如此,尤其治史。 ——摘一段
评分1 对于那些正想要跨进史学研究殿堂的青年学子,这是一本很好的书,它能够让你比较全面的了解到,什么是历史研究,历史研究这个“研究”到底是怎么回事,怎么去研究!这个是很重要的! 2 对于那些已经开始进入史学研究殿堂的人来说,这本书也同样具有很重要的价值,书中提到的...
评分严耕望先生《治史三书》对我的影响之大是空前的。原因很简单。 首先,严先生是我的学术偶像钱穆先生门下大弟子,他的治史思路受钱先生影响很大,具有钱氏一门特有的规模宏大、眼界高远、精辟通透,而这种风格恰恰是今天大部分考据派史家所欠缺的,更是我长久以来心向往之的。因...
评分史学名家的现身说法之作
评分罵人不少,哈哈。
评分: K092/1250-1
评分金针度人,
评分历史鸡汤。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