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与时间

存在与时间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马丁·海德格尔(Martin Heidegger)出身于一个天主教家庭,早年在教会学校读书。17岁时,从一个神父那里借到布伦坦诺的《亚里士多德所说的存在的多重意义》一书,对存在意义的问题产生兴趣。他在大学先学神学二年,后转入哲学,1913年在弗莱堡大学在李凯尔特的指导下完成博士学位论文《心理主义的判断学说》,他的讲师资格论文题目是《邓·司各脱关于范畴的学说和意义的理论》。在弗莱堡大学任教期间,他参加胡塞尔主持的研究班。

出版者: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作者:[德] 马丁·海德格尔
出品人:
页数:518
译者:陈嘉映
出版时间:2014-9-1
价格:49.00
装帧:精装
isbn号码:9787108050960
丛书系列:现代西方学术文库(精装)
图书标签:
  • 哲学 
  • 存在主义 
  • 海德格尔 
  • 西方哲学 
  • 马丁·海德格尔 
  • 现象学 
  • 德国 
  • 陈嘉映 
  •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存在与时间》是德国哲学家马丁·海德格尔的代表著作,1926年写就,翌年出版。它也是本世纪最重要的哲学著作之一,不仅影响了此后多种重要哲学流派和重要哲学家,而且在文学批评、社会学、神学、心理学、政治学、法学等多种领域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具体描述

读后感

评分

【按语:构成海德格尔(1889-1976)的《存在与时间》思想基石的或许有四个知识谱系:胡塞尔的现象学方法;德国古典哲学(康德、费希特、谢林、黑格尔等)的超-知性传统;Dunn Scotus、威廉的奥卡姆的唯意志论和路德神学(借着Scotus的存在概念,更可以溯源到亚里士多德和阿奎那...  

评分

作为一本典型的大部头,海德格尔的《存在与时间》内容浩博,结构庞大,讨论的问题众多且相互纠结,此外,语言的晦涩,用词的“新颖”,所有这些都给初学者的阅读和理解带来巨大困难。唯一值得庆幸的是,《存在与时间》的线索是格外清晰的,虽然重要的线索也绝不仅只一两条。我...  

评分

This structure points to the originary time. The ‘Being-ahead-of-itself’ indicates an anticipatory dimension. Since such anticipation is already there, it includes a retrieval of what and who the Dasein already is or has been. The anticipation is Dasein’...

评分

作为一本典型的大部头,海德格尔的《存在与时间》内容浩博,结构庞大,讨论的问题众多且相互纠结,此外,语言的晦涩,用词的“新颖”,所有这些都给初学者的阅读和理解带来巨大困难。唯一值得庆幸的是,《存在与时间》的线索是格外清晰的,虽然重要的线索也绝不仅只一两条。我...  

评分

据说人与动物区别的标志很多。在我看来,人不会满足,动物却会满足。满足对于人类来说是一种极限状态,即可能达到而不能保持。为了满足感,或者确切说是为了满足感的再现,人会作出连他自己也感觉匪夷所思的事情。这种个人无法抑制的冲动催生了名目繁多的法律条文。经常听到某...  

用户评价

评分

在感冒中翻完了。书翻旧翻破了,但今天预示的雪并没有下下来。掩卷长思,自我领会到这学期匆匆而过,就存在意义上而言,我所经历的事情不过一件而已。 是断裂与缺席,忧伤像是燕园林中的积不开又化不掉的残雪……

评分

“向死而生”是本书最广为人知同时也是被误解最深的言说。“向死而生”是人无法选择的基本生存状态。区别仅在于:有人聆听良知的呼唤,勇敢地承担起生存罪责,“本真地”向死而生;而绝大部分人则向良知封闭自我,在日常生活中沉沦、迷失,逃避死亡这个生存的最根本的罪责,“非本真地”向死而生。有人追问海德格尔“本真地”和“非本真地”向死而生两者之间的价值区分。海德格尔自己说明了,这两者之间没有任何道德价值的区分,那么到底是在哪一个意义上,我们对这两者进行区分呢?我觉得这个问题是无法回答的,甚至这个问题就是无法追问的。因为是“本真地”还是“非本真地”向死而生,根本就是个人的自由选择,是被抛的每个有限的个人的最根本的自由,是向来我属的最本己的事情,这样的问题无法让他人代替回答。超人自为超人,虫豸自为虫豸,如此罢了

评分

“向死而生”是本书最广为人知同时也是被误解最深的言说。“向死而生”是人无法选择的基本生存状态。区别仅在于:有人聆听良知的呼唤,勇敢地承担起生存罪责,“本真地”向死而生;而绝大部分人则向良知封闭自我,在日常生活中沉沦、迷失,逃避死亡这个生存的最根本的罪责,“非本真地”向死而生。有人追问海德格尔“本真地”和“非本真地”向死而生两者之间的价值区分。海德格尔自己说明了,这两者之间没有任何道德价值的区分,那么到底是在哪一个意义上,我们对这两者进行区分呢?我觉得这个问题是无法回答的,甚至这个问题就是无法追问的。因为是“本真地”还是“非本真地”向死而生,根本就是个人的自由选择,是被抛的每个有限的个人的最根本的自由,是向来我属的最本己的事情,这样的问题无法让他人代替回答。超人自为超人,虫豸自为虫豸,如此罢了

评分

给翻译献花

评分

此在—操心—时间性的统一结构:领会首要地奠基于将来(先行与期备),现身情态首要地在曾在状态(重演与遗忘)中到时,沉沦在时间性上首要地植根于当前(当前化与当下即是)。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