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保罗·萨特(Jean Paul Sartre,1905一1980)。1905年6月21日生于巴黎,法国作家,哲学家。19岁入巴黎高等师范学院攻读哲学,后任中学哲学教师。1933年在柏林法兰西学院哲学系学习。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被应征入伍。1940年被德军俘虏,次年获释,后参加法国地下抵抗运动。
1943年《存在与虚无》一书的出版则宣告了作为哲学家的萨特的诞生,他开始运用自己独立的思想观点和哲学词语述说对世界的理解:人即自为的存在,具有超越的特性,他永远处在变化中,而且是在时间的流逝中实现的。正是由于它具有时间性,“自为的存在”就不像“自在的存在”那样是一种“是其所是”的存在,而是一种总是显示为“不是其所是和是其所不是”面貌的存在,人是什么只是指他过去是什么,将来并未存在,现在是一个联系着过去和将来的否定,实际上是一个虚无。因此,人注定是自由的,自由是人的宿命,人必须自由地为自己做出一系列选择,正是在自由选择的过程中,人赋予对象以意义,但人必须对自己的所有选择承担全部责任。
《存在与虚无(修订译本)》是根据Gallimard书店法文1981年版翻译的。
现象学不是一门普遍意义上的‘学问’,不如说它是一种态度、一种精神,用海德格尔的话说就是:让人从显现的东西本身那里,如它从其本身所显现的那样来看它。现象学当年之所以能有那么大的声势,想来也是合理的,我们难道不是在先入为主的情况下来关照一样事物的吗?如果说先入为...
评分萨特将“存在”与“虚无”并列的做法在今天看来似乎匪夷所思。流俗的解释认为,存在即是“实有”,虚无则是“空无”,“实有”与“空无”怎么能放在一起讨论呢?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疑惑,很大的原因是由于我们没有弄明白“存在“的本义。我们今天毫无犹豫的用Existenz这个词来...
评分存在主义:出世的玄学和激情的行动哲学 维克多·雨果曾经说过,一种思想一旦适应了时代,就有无比的力量。这正是保罗·约翰逊在《知识分子》中,引用来定义存在主义地位的话。让·保罗·萨特的存在主义既是一种出世的玄学,它带有鲜明的个人主义、抽象主义、唯心主义色...
看完这本书我再看看价格,68.00,再设想一下我根据这本书去做能达到的财富,以判断这类哲学理论的“性价比”,于是我反思,许多很存在主义的人是不读书,于是我批判自己犯了“本质先于存在”的错误
评分11月&【藏书阁打卡】大学时被迫读过一些哲学书,为了完成作业,也包括这本书。夹生的感觉,再次拿起来虽没有当年那么晦涩难懂了,也依然是一本不太好理解的书。 全书五个部分,系统集中地反映了萨特的本体论和伦理学思想。其中导言最难啃,如果你顺畅地通关,那么恭喜你读这本书的缘分到了。这本书主要阐释了存在先于本质,意识之外,有独立的自在的存在;人是绝对自由的,死亡也没有限制自由;人要对自己所有的选择承担全部责任;人因为烦恼而倍感孤独,孤独则又是烦恼的强化剂。 萨特认为弄清楚存在、虚无、自由和他人的关系,就基本了解了这本书的精神脉路。何谓存在?何谓虚无?这是《存在与虚无》力图要阐明但却始终未能说清楚的问题。
评分捧在手中瞌睡,放在桌上酣睡。棒喝不准睡,睁眼旋即葳蕤。都云装逼虚伪,谁知个中心累。嘴硬朝圣无罪,实则颅内缺慧????????????
评分太牛了,我特么看不懂,但看懂一点点我就感觉自己好牛逼了!
评分萨特是牛逼,但是中译版读起来确实吃力,不知道是翻译水平不够,还是这种哲学本身不太适合翻译成中文。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