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涛,1968年生于上海, 法学博士。现为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复旦大学政治哲学研究中心主任,复旦大学思想史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领域为政治哲学、政治思想史等。专著有:《逻各斯与空间——古代希腊政治哲学研究》(1998年)、《本原与事变——政治哲学十篇》( 2 009年);主编有:《历史与理性》(2007年)、《西方政治学说史》(1999年)、《经学、政治与现代中国》(2007年);译著有:柏拉图《政治家》(2006年)、卢梭《论语言的起源》(2003年)、鲍曼《立法者与阐释者——论现代性、后现代性与知识分子》(2000年)、鲍曼《寻找政治》(2006年)等。
本书论题,涉及战国末世和西汉时期的思想。我以为在此期间形成的思想对于中国思想史非常重要,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深刻影响了此后两千年的政治生活。但是,长期以来,这一时期的思想的复杂性似乎没有得到充分认识。在此,我只想通过某一些特定视角作一点努力,以期有助于对这一复杂性的全面理解。本书集中讨论一前一后两个人物:一个是生活于战国末世的荀子,另一个是生活于西汉中期的司马迁。荀子身前不算得志,其思想在西汉却盛极一时;司马迁于逆境中完成了《史记》,目的为承继古代王官之学。可以说,前者开来,后者继往。由荀子,或许可见“古”如何变出“今”;由司马迁,或许可见“今”如何持守“古”。而在对“孔子诛少正卯”这一故事的记载上,两人发生了重合。他们的合与分,颇能使我们窥见于这一定型期思想中的内在张力。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太史公一文为罕见杰作,荀子部分立意在心术,见地高明。
评分洪涛老师新书
评分荀学实际以黄老道术为渊源,以儒法为治术两翼:讲礼治,似儒家;讲先诛、讲君主以便嬖左右伺察大臣,似法家;讲人主当治心修道,则本于道家。一言以蔽之:阳儒法、阴道德。整个体系由“微”之“道”与“危”之“权”两层构成,是一个由内而外,由隐而显的“道—(法—儒)”的复杂的多重结构。(引自结语)
评分用心良苦
评分《心术与治道》一篇是荀子研究,另有两篇是对《史记》的研究。此书是洪老师关于中国思想史的心力奉献。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