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纪霖,1957年出生于上海,主要致力于20世纪中国思想史和知识分子研究。1980年代以来,许先生持续关注学界前沿和文化热点,撰写大量观点独特又富有争议的文章,在历次重要的思想论争中均有不容忽视的声音。2003年关于"非典问题"的分析、2004年关于"台湾大选"的评论,均被读者认为振聋发聩,独树一帜。
在思想史方面,他着重梳理了现代中国的社会民主主义传统,在世纪之交自由主义和新左派的论战之外开辟了新的言路;在知识分子研究方面,他关于"20世纪中国六代知识分子"的划分曾被广泛征引;在城市文化方面,对知识分子和都市空间的关系多有发掘,对于上海这个城市有着深邃的理解;他有一系列研究知识分子个案的系列文章,兼具论文的严谨和散文的灵动,颇受学院内外读者青睐。
本书为《大时代中的知识人》的增订本,内容上增加了近三分之一的篇幅,除了补入作者近年来新撰写的人物个案研究(如李慎之、王元化)之外,主要增加了“中国知识分子的宏观图景”系列,并将全书分为五编,外加一个介绍作者关于知识分子研究的附录,《在刺猬与狐狸之间:我的知识分子研究之路》。这样,既保持了知识分子心态史研究的风格,又提供了更广阔的现代中国知识分子群体的宏观视野,树木之外,又见森林。
看完发现我做了100多条笔记。 知识分子在当下社会听起来多少有些讽刺,在思想史上却相当厚重。近代史上圆片眼镜,麻色长袍,合上书眼前都是那些薄弱身影,或奔走流血呼吁救国,或潜心学术创造知识,五四精神是他们迎风飘扬的军旗,午夜梦回的归宿。以书为镜方知自己的短浅狭隘...
评分看完发现我做了100多条笔记。 知识分子在当下社会听起来多少有些讽刺,在思想史上却相当厚重。近代史上圆片眼镜,麻色长袍,合上书眼前都是那些薄弱身影,或奔走流血呼吁救国,或潜心学术创造知识,五四精神是他们迎风飘扬的军旗,午夜梦回的归宿。以书为镜方知自己的短浅狭隘...
评分这本书的序言很精彩。上半部分的人物个案分析,虽然读来感觉参差不齐但出彩的篇目依然不少;到了下半部分知识分子的群像分析,就显得有些乏力了。 所以,就个人而言,这是一本优点与缺点都十分明确的书。 从心态史的角度对知识分子做个案研究,本身就是非常有趣的研究方式。因...
评分许先生这本书,还没读完,但感觉是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许先生在分析王晓波的思想源流时恰恰帮助我认识了西方哲学史上的几大思想流派的主要差异;这也有些印证了自己读了西方哲学史之后的感受,觉着还是英国经验主义的思想更靠谱些,卢梭思想之不切实际,黑格尔思想太形而上了...
评分2006年,借《回归公共空间》出版之际,许纪霖先生在书的后记提到了英国思想家伯林著名的“狐狸”与“刺猬”之分,并总结自己近些年的写作历程的时候说,上个世纪的九十年代他比较迷恋狐狸型的文字,应编辑之约,写了大量的文化评论与学术随笔;而近几年更多倾向于刺猬型的文字...
正在读2019年8月第一版的最新修订版,这版书改名叫《安身立命:大时代中的知识人》
评分高中时期为了积累素材读的一本书,读的时候是那种笔记本仔细做过笔记的,很值得精读的一本书。作者先是阐述了中国知识分子阶层的历史地位与背景,上行路线一直是中国历代文人最佳选择,朝中的士人阶层与地方乡绅共同构成知识分子在统治中的地位。同时结合近代四民阶层与政权弱化等因素,描绘出一个近代知识分子成长发展环境。 本书后半部分从人格角度看待这些近代的知识人,像庖丁解牛那样将他们纵横剖开,细数纹路,分析他们人格上特点以及造成这些的一系列原因。例如胡适之对于政权若即若离的态度;傅斯年表面嘴炮实则阳气不足;以及金岳霖自求学以来萌生的民族情结,人物的哪些举动表现出他们的内心,又是由于什么造成他们这种人格上的特征,作者都给出解释。许纪霖这种对于历史人物严谨的思考方式影响着我对人的了解方式,同时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评分指桑骂槐。套用弗洛伊德、布尔迪厄等西方学说对近现代知识分子和文化史进行牵强附会。第一编反复讲一些陈词滥调的东西,看了实在反胃。后半部分对学人精神世界的探索尚可一读
评分很喜欢先生写王元化先生的时候说的一句话,做学问,需要些从容的精神。
评分个别篇章还行,但心态史研究如果缺乏历史与个人具体而微的穿透性就很容易简单地走向一声叹息,许老师还是太过于注重思想史的总体辨析了。反观托尼·朱特的《责任的重负》就厚重多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