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寅恪研究

陈寅恪研究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余英时,安徽潜山人,师从钱穆先生。1956~1961年就读于哈佛大学,师从杨联升先生,获博士学位。曾任哈佛大学中国史教授、耶鲁大学历史讲座教授。现任普林斯顿大学讲座教授。所获学术荣誉计有:中央研究院院士(1974)、香港中文大学荣誉法学博士(1977)、美国明德学院荣誉文学博士(1984)等。2006年获颁美国国会图书馆克鲁格人文与社会科学终身成就奖。作品有《现代儒学论》《中国文化史通释》《中国文化的重建》,《朱熹的历史世界》《中国文化与现代变迁》《论戴震与章学诚:清代中期学术思想史研究》等。

汪荣祖,著名的中国近代史学家。美国西雅图华盛顿大学历史学博士。安徽旌德人,1940年生于上海。历任美国维吉尼亚州立大学教授,澳洲国立大学访问研究员,复旦大学以及台湾师大、政大、台大等校客座教授,2003年2月起就任台湾嘉义中正大学讲座教授。有《康章合论》、《史家陈寅恪传》、《史传通说》、《走向世界的挫折:郭嵩焘与道咸同光时代》、《章太炎研究》、《史学九章》、《从传统中求变:晚清思想史研究》等专著十余种。

周言,《知识人》丛书主编,著有《王国维与民国政治》、《革命时代的知识人》、《余英时传》等书,编有《不确定的遗产:哈佛辛亥百年论坛演讲录》、《海上中文系》、《辛亥百年:回顾与反思》(列入博源文库丛书)等书,译有裴宜理《挑战天命:中国的社会抗争与国家权力》等,研究方向主要为中国近现代史和中国近代思想史。

出版者:九州出版社
作者:余英时
出品人:
页数:236
译者:
出版时间:2013-10
价格:39.8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510822704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陈寅恪 
  • 思想史 
  • 余英时 
  • 近代人物研究 
  • 学术史 
  • 历史 
  • 學術史 
  • 传记 
  •  
承接 住宅 自建房 室内改造 装修设计 免费咨询 QQ:624617358 一级注册建筑师 亲自为您回答、经验丰富,价格亲民。无论项目大小,都全力服务。期待合作,欢迎咨询!QQ:624617358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把眼光从官方移向民间,展望陈寅恪研究的将来,我是极其乐观的。

——余英时

陈寅恪著作是否皆是“夫子自道”的借题发挥,或者是自我压抑的宣泄和表白,或陈先生的史论皆有政论,尚有推敲之余地。

—— 汪荣祖

义宁陈氏一门,实握世运之枢轴,含时代之消息,而为中国文化与学术德教之所托命者也。

—— 吴宓

本书收入了余英时、汪荣祖等十余位学者的最新研究成果,对陈寅恪研究的历史和现状进行了全面回顾与深刻反思,深入解读了陈寅恪与傅斯年等人的关系内情、与西方学术界之关联、1949年的去留问题、著作出版情况、遗稿下落等历史谜题,描绘了一幅陈寅恪研究的“学术地图”。

具体描述

读后感

评分

本书可谓是近年来陈寅恪研究的集大成之作,从研究现状、与傅斯年郭沫若等学者的关系内情、书稿下落等方面入手,同时对陈寅恪研究中的争论进行了梳理,如“盖棺有日,出版无期”究竟指的是哪部著作,列出了不同的观点,各家论述严谨,论据充分,真可谓精彩纷呈,各有千秋。  

评分

本书可谓是近年来陈寅恪研究的集大成之作,从研究现状、与傅斯年郭沫若等学者的关系内情、书稿下落等方面入手,同时对陈寅恪研究中的争论进行了梳理,如“盖棺有日,出版无期”究竟指的是哪部著作,列出了不同的观点,各家论述严谨,论据充分,真可谓精彩纷呈,各有千秋。  

评分

2013年10月第1版1印之《陈寅恪研究》内陈怀宇《1944年陈寅恪当选英国学术院通讯院士始末》文第65页第10行“北大校长蒋廷黻”应为“北大校长蒋梦麟”,不知是贵社编辑手误还是陈怀宇先生手误,还请改正,以告读者。(另:书籍版权页的电子邮箱收件人地址错误或不存在,邮件无法...  

评分

“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正是陈寅恪终身服膺的理念。李对此会有顾虑,陈就更不用说,因此,陈家一开始会有来台的想法是很自然的。但李接下来写到“明知来台后无事可作,或且无饭可吃”、“现正极力筹措旅费,因非少数,恐未可咄嗟立办”、“闻入台限制极严,弟已缄傅...

评分

近读《陈寅恪研究》一书,算得上“新瓶旧酒”,收录的文章不少颇有些年头了。这些文章有关“陈学”——陈寅恪研究和陈先生本身,是它们的作者——涵盖海内外,在这两方面或有创见、或有专论的,诸如余英时、汪荣祖、胡文辉、张求会、徐庆全、谢泳等在各自层面上的代表性观...  

用户评价

评分

收入台湾《传记文学》上刘广定《陈寅恪先生1949年的选择》、郭长城《陈寅恪有无来台意愿析论》两文有价值。其他文章的话网上都搜得到。但编得很鲁莽浮躁,张求会的《陈寅恪1949年有意赴台的直接证据》,既然已经收入作者的《陈寅恪丛考》,并且有图有注,应该更能表达作者的观点,你后收的文集应该收入这版本才对,可现在收的是无注无图的文章。还有,该书129页收胡文辉文,文中明明有“(如图)”两字,可却不附图。其实这两篇文章南方周末发文时是有图的,这图并非可有可无,该书其他文章也多有图,现在抽掉图,实在莫名其妙。

评分

文章都没列首发报刊和发表时间。

评分

高二时读,蒋天枢篇感人

评分

余英时和汪荣祖领衔的陈寅恪生平研究论集。探讨的重点有三:一、1949年间,陈是否确有意赴台、港;二、陈的晚年心境;三、陈的遗稿下落。其中最精彩者,莫过余英时与胡文辉用陈寅恪擅长的“诗史互证”法,从陈的诗作探索其心灵世界,“以陈释陈”,令人信服。

评分

琐屑的学人史,由感性到理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