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任教于香港大学中文系,现为香港大学翻译系教授,人文学科研究所所长、翻译研究中心主任、香港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又兼任上海復旦大学中文系兼任教授及博士生导师、上海外国语大学翻译研究中心名誉研究员、上海华东师范大学现代中国文学资料及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上海大学近代文学研究中心顾问、上海师范大学城市文化研究中心名誉研究员、香港嶺南大学文化研究中心名誉研究员。并曾任美国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学社访问学人,香港中文大学文学院副院长,香港中文大学国际交换处副处长。2006 年1 月起任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院院长、中文及翻译研究教授、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研究中心主任。
本书将翻译研究和文化研究结合,综述与个案研究结合,对20世纪中国翻译理论做了系统梳理,论述了严复、梁启超、鲁迅、梁实秋、瞿秋白等近代翻译家的翻译思想与实践,有助于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近代以来的中国翻译史和思想文化史。本书材料翔实,论述缜密,提供了一种可资借鉴的学术规范。
港中大翻译系的笔译研究一直很强,作为系主任的王宏志教授尤其。今天几乎没人会否认口译是一种意识形态工作,其显著的政治性常体现在对于争议事件与领土名称的翻译上。然而就笔译尤其是就在其中占比不到5%却常被认为是其全貌的文学翻译而言,“原著中心论”一直占据统治地位,...
评分第一次听说严复,佩服他的外语与古文水平,居然能把《Evolution and Ethics》这样艰深的科学著作译成了优美的古文。“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言简意赅。 再学翻译,才知道他的译作在中国的影响远远大过了原著在西方的影响,一代的维新者、革命者无不受其译作的启发。读他的生...
评分第一次听说严复,佩服他的外语与古文水平,居然能把《Evolution and Ethics》这样艰深的科学著作译成了优美的古文。“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言简意赅。 再学翻译,才知道他的译作在中国的影响远远大过了原著在西方的影响,一代的维新者、革命者无不受其译作的启发。读他的生...
评分第一次听说严复,佩服他的外语与古文水平,居然能把《Evolution and Ethics》这样艰深的科学著作译成了优美的古文。“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言简意赅。 再学翻译,才知道他的译作在中国的影响远远大过了原著在西方的影响,一代的维新者、革命者无不受其译作的启发。读他的生...
评分第一次听说严复,佩服他的外语与古文水平,居然能把《Evolution and Ethics》这样艰深的科学著作译成了优美的古文。“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言简意赅。 再学翻译,才知道他的译作在中国的影响远远大过了原著在西方的影响,一代的维新者、革命者无不受其译作的启发。读他的生...
和我对翻译的总体想法没有相差太多,因此可以说没什么惊艳之处,但却把这一工作落到实处。前几篇涉及晚清的研究很好,后几篇有些重复,其实大可以整合在一起讨论,且严格来说已经偏离翻译研究,而变成“在翻译这个领域中的意识形态斗争”研究。绪论中提出一个颇为宏大的,在广泛语境中展开的独立的翻译学研究,想法不错,但是不是会有搞着搞着把自己消灭掉的危险性?这样来看,翻译学研究就成了一种视角,而不是一个对象了。因此,不能因为原著中心背景下的翻译标准无定则,就干脆激进地取消它——这里还有很多工作可以细分与研究,甚至可以说,正是要通过原著中心背景下的文本比较,随后超越它,才能真正抵达本书作者所力图抵达的目标。
评分道阻且长
评分非常好的一本书,并感谢储哥帮我借了这么久。对我这种完全不懂翻译的人,这本书可以说是有些洗礼的意味,从绪论就打破了我的“原著中心论”。之后进入具体的现代中国翻译文学史,更是有力地证明了译文中心、接受中心的重要性。只有借助文本史料回到历史时空,我们才能意识到“翻译”的价值标准经历过怎样的变迁,又具有怎样的意识形态性。从严复梁启超到瞿秋白鲁迅,以一种独特的方式勾连出了近现代文学史的一个侧面。陶磊讲得虽然不怎么样,但他的老师确实是有真本事的,之后准备看王宏志的《鲁迅与左联》了。
评分前两章最好。后面几章给我一种一个观点换个视角写几篇论文的感受,重复的太多了。 几个感受1.原著中心论之外的一条解读翻译的思路2.当政治立场太过强烈的时候,根本没办法好好进行文学对谈,鲁迅和梁实秋吵来吵去也没能在文学上作出什么贡献(相应于此二人的水平来说)3.我要做不向国民党告密的梁实秋。4.重释信达雅还是很有意义的,这也算是后人误解比较重的一个观念了。
评分和我对翻译的总体想法没有相差太多,因此可以说没什么惊艳之处,但却把这一工作落到实处。前几篇涉及晚清的研究很好,后几篇有些重复,其实大可以整合在一起讨论,且严格来说已经偏离翻译研究,而变成“在翻译这个领域中的意识形态斗争”研究。绪论中提出一个颇为宏大的,在广泛语境中展开的独立的翻译学研究,想法不错,但是不是会有搞着搞着把自己消灭掉的危险性?这样来看,翻译学研究就成了一种视角,而不是一个对象了。因此,不能因为原著中心背景下的翻译标准无定则,就干脆激进地取消它——这里还有很多工作可以细分与研究,甚至可以说,正是要通过原著中心背景下的文本比较,随后超越它,才能真正抵达本书作者所力图抵达的目标。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