讴歌:原名常青,医学博士,毕业于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八年制医学系。毕业后赴美读博士后,于俄亥俄州立大学从事抗结核药物课题研究一年,于宾夕法尼亚大学从事血友病的基因治疗研究两年。回国后投入抗肿瘤生物一类新药的临床开发。现居北京,任职某著名跨国制药公司。
—— 摘自当当网
人总不免要和医生、医院、医疗打交道,所有这些与人健康和生存质量相关的事统称为医事。医事与普通人认真对待的楼事和亲事,与大家奋力争取的事业成就同等重要,甚至更为重要。事实上,所有对医事的有效经营和准备,总能让人在人生规划中多些主动性,也总能让人获得医疗体系较好的照顾,而所有对它的忽略,都带给人措手不及的痛楚和意料之外的损失。
这本由局内人写的书让你了解医界现状和运行规则,了解医学的局限,医生的尴尬和体系的困窘,最主要的是:能让你解在有限的条件下怎么和医生结盟。抱怨和愤怒对于就医无济于事,作为普通人,面对这个复杂工程唯一可靠的选择是保持理性, 做个了解内情也足够聪明的合作者。
人该如何面对疾患和治疗疾患,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病人如何面对医生和医院这么简单的事,它涉及人怎么去认识目前医学理念,技术、服务、经济、治疗体系。对于个人而言,一旦疾患发生,他必须开始考虑如何去面对一个庞杂的系统,了解这个系统中从未明言的规则,了解那些不能直接在医院里获知的隐情,调整出一个良好的心态,调动起自己的智慧去有效应对。
医生和病人在一个千疮百孔的体系下各自感受到失望和伤害,这本书让两种角色重新审视各自的位置和需求。作者提供了一个开阔和多层次的视角,客观通达,她细腻深切地分析了生与死,疾病与医疗,技术和人情,这些对于严肃地检点一个矛盾重要的医疗世界,推进建设一个合理高效的新医疗世界,将会是弥足珍贵的思考。
—— 摘自当当网
DAY83/100 《医事》0204 2019年12月24日6时许,北京民航总医院急诊科杨文副主任医师在自己的工作台上遭到一位患者家属的砍杀,终因伤势过重,抢救无效,于2019年12月25日零时50分不幸去世。 医患问题由来已久,近年来发生了多起恶性事件: 2019年4月上海仁济医院李宝华被患者家...
评分DAY15/100 《医事》1128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我们都希望有一个健康的体魄,少生病,甚至不生病。因此我们很有必要去了解跟“医”相关的事。 《医事》为我们揭露了关于医生、医疗、医院的真相,让我们以平常心面对目前国内的医疗现状、医患关系紧张的局面,并教我们理性看待疾病...
评分 评分每个领域都会有这些人,勇于思考。 虽然不在多数。 在更多的医院里,病人要做到有尊严地面对疾病,就要靠自己的悟性拉。还有钱包。 会看看。 在当当上看到这书的一条留言:我也要看看,我是兽医。
评分医生、病人,医事中的两大主角、医患矛盾中的领衔主演。尽管彼此都非常痛苦,可他们并不能给这出戏拉上帷幕。因为若要深追问题的根源,人们很难弥补由医疗科技进步引起的人文关怀的缺失;人们无法阻止市场经济下一些人昧着良心追求利益;人们无法改变这个不管怎么改都还是问题...
医生们似乎正从和蔼可亲变得愈发暴躁、冷漠、不耐烦。曾经的白衣天使竟都摇身一变成了收红包的刽子手。医患双方都有着苦衷,医疗制度还有很多缺陷与不足。但最为重要的是,“病人”首先是“人”。在医生越来越把病人当作生病的机器、把诊断当作流水线上的机器零件检测与修理的今天,病人希望找回做人的尊严。至于没品的新闻~根治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评分院长
评分呵呵后,,所以你选择去改行了 对么!!一个药代的冠冕之词,,!!
评分写得虽然一般,不过用来了解医事还是不错的途径
评分有关医疗制度、日常寻医的札记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