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主體死亡的言說,如果將之視為我們這個時代的一個錶徵,而不是一路時髦的話,那就會引起不安。畢爾格認為,應對這種不安的一個切實有效的辦法就是關注主體的曆史。因此,在本書中,畢爾格追索瞭法國從濛田到羅蘭·巴特這段曆史時期內主體的變遷。
從笛卡爾的《方法論》到海德格爾的《存在與時間》,主體都不假思索地被視作討論的立足點。然而,這種不假思索性自現代以來逐漸喪失,人類為自己設計未來圖景的框架似乎已經動搖,而一個新的框架又尚未齣現。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思想史的風格
评分很有意義的主體史梳理,對帕斯卡爾與後世的連接尤其令我受益,可惜沒有對叔本華、尼采展開論述,對同代的拉康、福柯也欠缺筆墨
评分主體的曆史,梳理得還行吧
评分思想史的風格
评分思想史的風格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