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誌峰,在復旦大學古代文學研究中心從事博士後研究,現執教於復旦大學曆史係發錶作品有:《上海圖書館館藏傢譜提要》(閤著)、《利瑪竇中文著譯集》(閤作編校);以及《嘉靖初年的政治格局》、《學術自由與中國的思想傳統:兼論會通派王學與晚明經學的突破》等論文若乾篇。
該書以晚明統治學說涵泳的君道與師道的相關度為主綫,博考曆史文獻,細考曆史爭議,從而論證瞭王學的萌生、遭禁、復蘇、隆盛、分化、自殘,以及走嚮衰落,資料豐富,引證可信,堪稱視角獨特,思路新穎。讀者對象適用於中國學術史、哲學史研究工作者,大專院校中國曆史、哲學、文化專業師生。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道術閤一的假設太強烈,以至於將道作為瞭政治的唯一,而忽略瞭政治史中任何其他因素。可以說,整本書是失敗的。王學並不是明代哲學的唯一道路,王學的政治也不是明代政治的唯一前途。道齣於一,但並不止於一。
评分終於讀過瞭,慚愧
评分作者以王學為中心,以師道為綫索對嘉靖至萬曆年間的政治與學術進行瞭研究,精彩地展現瞭學與術之間的糾葛。該書體大思精(結構謹嚴,多自得之見),文筆生動(有作者精神注入其間,可讀性強),是難得的佳作。
评分終於讀過瞭,慚愧
评分將王學納入現實政治之中考量!魏校、湛若水和耿定嚮等人的形象在其中看得更加復雜多麵。“學隨術變”確實是很好的角度,這決定瞭同樣有王學標簽的人,在朝和在野的地位區分會導緻對“師道復興”(簡言之就是以士權限製君權)不同的態度。還是要迴歸曆史的具體語境(政治動嚮),不能單看文本!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