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详细研究十七、十八、十九三个世纪的中国学术史,阐释了学术发展的不同阶段及其相互转化的原因,从哲学和思想层面分析清代的学派、代表人物和典型作品,提出了诸多新见解,是公认的空前佳作。
《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大概创作于1923年至1925年春之间,原为梁启超在清华大学和南开大学等校任教时的讲义。在这部共计十六讲、二十余万字的讲义中,作者将近三百年的学术变化,数以十计的学科概貌,上百种的专门论著,几百位儒士学者,纵横论列,巨细兼顾,条分缕析,深入浅出,洵梁氏学术论著之代表。
将天津古籍出版社的梁启超《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一书看完。看这本书兴趣的源于梁任公的《清代学术概论》一书。在《清代学术概论》一书中,梁任公介绍了乾嘉学派在校勘、训诂和算术上的成绩,并对乾嘉的治学方法推崇为有别于汉学、宋学的清代学术的标志,积极加以肯定。而《中...
评分“满洲人的征服事业,初时像很容易,越下去越感困难。……满 洲人虽仅用四十日工夫便奠定北京,却须用四十年工夫才得有全中国。他们在这四十年里头,对于统治中国人方针,积了好些经验。他们觉得武力制服那些降将悍卒没有多大困难,最难缠的是班‘念书人’,尤其是少数有学问的...
评分“满洲人的征服事业,初时像很容易,越下去越感困难。……满 洲人虽仅用四十日工夫便奠定北京,却须用四十年工夫才得有全中国。他们在这四十年里头,对于统治中国人方针,积了好些经验。他们觉得武力制服那些降将悍卒没有多大困难,最难缠的是班‘念书人’,尤其是少数有学问的...
评分《中国近三百学术史》本来是扩充《清代学术概论》一书而成,但写法上略有些不同,内容自然也扩展了许多。读毕以后,启发甚多。 任公的政论文写得波澜壮阔,如此文笔用于学术史写作自然也是俯仰生姿,试看他阐述清学者做《古文尚书》一段故事便可见一斑: “清初学者对于《尚书...
评分对于清代的学者,固有的观念使我们以“迂腐的考据”一言以蔽之,故而据此而言中国数百年文化为酱缸,将古人一笔抹杀,实在是可笑之至,梁任公这两本著作,《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与《清代学术概论》即对此三半年之学术精神进行的科普,读罢后掩卷,此乃中国真学术也,今人著...
梁启超说:“小学本经学附庸,音韵学有小学附庸。” 在梁启超看来,像《说文解字》这类小学,青年一个暑假,也就是三个月的时间,就能搞定。 清代说文解字学:有四大著作,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桂馥《说文义证》、王筠《说文释例》和《说文句读》。按照以往的看法,都认为段注最重要,是入门书。但梁启超认为,应先读王筠《句读》,因为简明而不偏颇。次读王氏《释例》,可以观其会通。段注呢,是老祖宗,不能不敬重,但也不能被其束缚。 梁认为,桂馥的《说文义证》,恪守许旧,无敢出入,惟博引他书做旁证,又皆案而不断。没有段注那么自信,创造力也不及段,但是能够罗列群说,材料最丰,触类旁通,让学者按图索骥,参考价值反而比段书大。所以,梁建议,把《义证》做古文,有疑义旧求助于它。其余别家的书,不读也罢。
评分梁启超在撰写完清代学术概论后,继续撰写了近三百年学术史,这部书既是对于前书的增补,也是深入与发展。梁启超在书中分析了理学与汉学的互动,认为清代学术是建立在对于理学的批评基础上,并发展出新的方向。本书前半部是人物传记研究,后半部分为清代学术简明目录。
评分任公同名作寬而疏闊 老錢窄而深
评分讲稿,未完之作。
评分明清之际的思想家群像很精彩,清代学术成就部分更像以后可供检索的目录。行文中的个人评价或许显得不够“客观”,但这也未尝不是心有戚戚的表现。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